无忧支付网首页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相关文档 >

俄罗斯本土银行卡支付体系发展历程

添加时间:2018-08-21

  作为世界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俄罗斯由于自身经济结构过于单一, 严重依赖能源和原材料出口, 经济状况一直处于跌宕起伏的状态。虽然苏联解体后, 以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为结构基础的现代银行二级体制在俄罗斯逐渐建立并完善, 但经济的不稳定性对俄罗斯金融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加上乌克兰事件、克里米亚事件等一系列的政治地缘角斗, 俄罗斯金融业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裁的重点目标, 俄罗斯本土金融支付体系的发展, 尤其是银行卡支付系统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
  
  从最初的本土银行卡支付系统STB Card到如今的国家卡支付系统, 虽然在整体完备性以及自身品牌银行卡市场占有率方面较Visa、Master Card等国际卡组织仍然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但无论是从国际环境还是从政府决心层面分析, 俄罗斯本土银行卡支付系统都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回溯历史, 俄罗斯本土银行卡支付体系大体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一、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初
  
  这一时期苏联尚未解体, 由于国家支付环境尚不成熟, 居民用卡消费习惯尚未养成, 银行卡并未得到普遍的、大规模的使用, 只有一些西方国际卡组织做过个别的发卡尝试。1969年, 大来卡公司发行了苏联境内第一批银行卡, 但这些银行卡的受理方式极其有限, 绝大多数的商业经营场所并不具备受理条件, 只有一些具有对外性质的单位和组织才能使用该品牌的银行卡进行消费, 如当时苏联着名的连锁商店“白桦树”以及“外国旅行者”旅行社等。此外, 1988年, 国际卡组织Visa为参加首尔奥运会的苏联代表团运动员配发了Visa品牌的银行卡。总体而言, 在苏联时期, 俄罗斯银行卡市场以及基于银行卡的清算结算体系并未形成, 无论是境外卡组织抑或是境内的银行都未曾建立起相对具备影响力的统一的银行卡支付系统。
  
  二、20世纪90年代初~20世纪末
  
  这一时期, 俄罗斯本土银行卡支付市场可谓“百花齐放”, 俄罗斯境内成立了多个由本土银行及金融机构创建的支付系统。1992年, “首都银行” (1997年改名为“首都储蓄-农业银行”) 为主要出资者, 在俄罗斯建立了第一个本土银行卡支付系统--STB Card, 并发行了同名品牌银行卡。该支付系统涵盖82个俄罗斯联邦主体、578个城市及地区的874家银行, 52个城市及地区的超过3000家贸易企业接入了该系统, 并受理该品牌的银行卡。

表1 1996~1998年Union Card支付相关数据

  
  1993年, 俄罗斯汽车工业银行、俄罗斯收益银行以及其他一些金融机构联合成立了Union Card银行卡支付系统股份公司, 该公司不仅为客户提供银行卡的跨行支付服务, 而且还提供与银行卡支付技术相关的软硬件服务。截至1999年, 该公司成员包含457家银行及分支机构, 共发行了270万张本土同名品牌的银行卡。由于该公司成员包含很多中小银行以及金融组织, 加之其系统强大的兼容能力, Union Card在俄罗斯境内的普及率较高, 具体数据见表1.
  
  此外, 值得一提的还有“金冠”支付系统。“金冠”支付系统成立于1994年, 由西伯利亚外贸银行主要出资创建, 该系统的硬件设施采购自西方, 但是软件系统却是独立自主研发, 这对于当时无论是技术还是资本都相对薄弱的俄罗斯支付市场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据统计, 截至2016年末, 接入“金冠”支付系统的银行以及该系统的合作伙伴达550家, 遍布俄罗斯全境以及独联体国家。
  
  纵观苏联解体后的前10年, 俄罗斯本土银行卡支付系统的发展状况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 大都以市场自发性为主, 缺乏来自国家以及政府层面的统一规划和指导, 一方面是因为经纪体制转轨;另一方面是因为二级银行体系初建, 缺乏相关支付系统建设经验以及技术资金。
  
  第二, 支付系统的硬件基础设施、软件系统和相关技术依赖西方, 引进西方相对成熟的资源, 客观上促进了本土支付系统的快速发展, 但由于缺乏自主科研能力, 系统的整体稳定性较差。以STB Card支付系统为例。STB Card股份公司当时引进的就是IBM公司的AS-400服务器, IBM公司也为其提供了相关技术资料, 使其业务体系得以迅速建立。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 需要提取相关技术参数解决实际问题, 而关于原始参数这种涉及行业核心技术的使用须征得当时美国国务院的许可, 使得正常业务的开展受到诸多掣肘。此外, 软硬件来源的单一性也加大了系统的结构性风险。
  
  第三, 俄罗斯境内金融机构偏向于使用本土支付系统, 因为相较欧美国际卡组织, 其费率更加优、发卡成本较低、会员准入手续相对简便。例如, STB Card股份公司有自己的发卡制卡中心, 一张银行卡的成本约为0.8美元, 远低于当时Visa和Master Card的成本。
  
  总体来说, 在苏联解体后的前10年, 虽然诸如Visa等国际卡组织在俄罗斯也开展支付业务, 但俄罗斯本土银行卡支付系统基于比较优势, 仍然在市场中占据主流地位。
  
  三、20世纪末~2014年
  
  自1998年开始, 俄罗斯本土银行卡支付系统就日渐式微, 由于经济危机, 大量本土银行倒闭破产, 民众普遍对本土银行缺乏信任, 这也直接影响本土品牌银行卡的发行与推广, 本土银行卡市场份额不断被Visa和MasterCard蚕食。据统计, 2001年, Visa的市场份额达到20%, 两年后, 其市场份额达到40%.
  
  虽然“技不如人”, 但俄罗斯本土金融机构还是做出了一些尝试。2000年, 俄罗斯政府计划推出一个统一的本土银行卡品牌--“联邦储蓄卡”, 但是该计划受到了其他银行的抵制, 因为其他银行不想加入以联邦储蓄银行为首的统一支付体系, 再加上该计划的融资也遇到问题, 因此政府认为, 相比独立建设银行卡支付体系, 同Visa和Master Card等国际卡组织合作更为实际。
  
  2002年, 为了与Visa和Master Card竞争, Union card银行卡支付系统股份公司和STB Card股份公司决定联合双方力量和资源建立一个统一的银行卡服务清算体系, 并且联合发行了STB/UC的双标银行卡。其中, 有近650家俄罗斯银行加入了该系统, 3500台ATM以及26 000个商业经营场所接受该品牌的银行卡。据估计, 当时该支付系统年处理交易量可以达到100万笔, 但事与愿违, 两家合计发行的银行卡数量不足Visa发行的银行卡数量的二分之一。此外, 两家公司也曾与“金冠”方面进行磋商, 希望能够达成合作, 但是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2003年, STB Card支付系统被出售给因特罗斯投资股份公司, 成为罗斯班克集团下的一份子, 但是罗斯班克集团并不热心于发展支付系统, 甚至不再发行STB品牌的银行卡, 因此, 俄罗斯本土第一家银行卡支付系统业务规模逐渐萎缩, 失去了以往的市场竞争力。
  
  伴随Visa和Master Card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张, 俄罗斯银行卡本土支付系统的市场份额不断被压缩。由于支付系统属于基础性渠道建设, 其潜在的客户数据具有极大的挖掘价值, 且就战略层面而言, 也关乎一个国家的整体金融安全, 因此, 建立一个统一的本土银行卡支付体系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 从2008年开始, 俄罗斯央行和财政部便着手制定相关法律, 但直到2010年, 正式相关法律条款才完成初步拟定。法律条款中除了关于建立国家统一支付体系的一般规定之外, 还特别规定禁止境外清算体系处理俄罗斯境内的支付结算业务, 这意味着Visa和Master Card等国际卡组织必须通过俄罗斯境内本土的业务处理中心来进行相关业务或者直接放弃俄罗斯境内业务。由于这些法律条款直接影响到国际卡组织的盈利状况, 因此他们全力阻止该法律实施, 使得2011年该法律未获通过。
  
  值得注意的是, 2010年210号联邦政府令--《关于提供政府及市政服务的相关机构的法令》获得通过。根据该项法令, 联邦储蓄银行同年推出“万能电子卡”品牌, 并且建立了与之匹配的“普罗100”支付系统。与此同时, “联邦储蓄卡”相关品牌业务被关闭。根据计划, 自2014年1月开始, “万能电子卡”将会被配发至每个公民手中, 但是该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每个公民亲自到现场拍照、签名以及领取卡片, 这在实际操作上难度很大, 再加上2013年一些地区政府宣称没有足够的资金为本区域所有居民配发“万能电子卡”, 因此, 该方案不得不去掉了“必须人手一张”的硬性规定。据统计, “万能电子卡”仅仅成功发行了约20万张。
  

图1 2012年俄罗斯市场占有率前五名支付体系及其受理机构数量

  
  综上所述, 这一时期伴随着Visa等国际卡组织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张, 俄罗斯本土银行卡支付系统市场份额不断缩小 (如图1所示) .在2012年俄罗斯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五的银行卡支付系统中, 只有“金冠”一家本土系统入围, 而且其受理机构绝对数量还不及Master Card的五分之一, 这为俄罗斯政府决心建立一个有影响力的本土银行卡支付系统埋下了伏笔。
  
  四、2014年至今
  
  可以说, 2014年是俄罗斯银行卡支付系统发展的转折点。由于美国针对克里米亚事件对俄罗斯进行制裁, 2014年3月中旬, Visa和Master Card开始禁止俄罗斯境内一些银行通过其旗下网络进行支付有关的清算结算交易, 其中包括俄罗斯银行、社会首创协助银行、投资资本银行、北方海路银行等。本次制裁犹如催化剂, 使得创建本土银行卡支付系统又被提上日程。2014年3月底, 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声明称:“俄罗斯将着手建立本土银行卡支付体系。”几天之后, 他就责成政府和俄罗斯央行对格尔曼。格列夫的关于“以‘万能电子卡’为基础建立俄罗斯本土银行卡清算体系”的提案进行可行性研究。与此同时, 与之相关的法律基础也在逐步建立。2014年5月, 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了关于俄罗斯国家支付系统法的112号修正案, 随后普京正式签署并施行该法案。
  
  该法案规定所有在俄罗斯境内从事银行卡支付业务的境外卡组织, 必须通过随后建立的国家卡支付系统的清算和结算中心完成业务;强化了对境外机构从事俄罗斯境内支付结算业务的要求, 规定相关境外机构从2014年7月1日开始每季度按日均交易额的25%向央行专用账户支付保证金, 对外国支付系统单方面终止对用户服务的行为处以罚金。该系统采用开放式股份公司的管理形式, 监管机构将对该系统结算中心实施为期两年的全面监控。此后, 央行有权出售自己的股份, 但购股人的购股比例不能超过10%.这一系列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政府对俄罗斯银行卡支付系统的管控, 并逐渐减轻了支付系统对国外资本的依赖性。良好的法律制度为俄罗斯加快发展本土独立的银行卡支付系统奠定了基础。
  
  经过两个月的准备, 2014年7月, 俄罗斯央行独有控股的股份公司--国家卡支付系统公司正式注册成立。2015年4~6月, Master Card与Visa先后将所有业务迁移至国家卡支付系统。在不断完善银行卡支付系统的同时, 国家卡支付系统公司也推出了自身旗下的银行卡品牌“Mir”, 使得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得到提升。此后, 经过5年多的发展, 国家卡支付系统及“Mir”银行卡品牌发展迅猛。据统计, 国家卡支付系统公司2017年全年利润达33亿卢布, 较2016年同比上升27.5%.截至2018年2月, 俄罗斯银行体系共发行了3120万张“Mir”品牌银行卡, 共计125 500台ATM与180万台POS终端受理“Mir”品牌相关业务。俄罗斯电子商务企业协会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 2018年1月, 网上购物使用“Mir”品牌银行卡进行支付的比例较2017年同期上升了5个百分点, 达到6%.该报告还预测2018年Visa与Master Card的支付比重较2017年将分别下降3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此外, 国家卡支付系统公司还积极拓展网络支付与手机支付业务, 据报道, 该公司已经研发出相关技术, 2018年秋季, 支持通过安卓系统手机使用“Mir”品牌银行卡进行支付。同时, 国家卡支付系统公司还注重拓展海外业务, 该公司副总经理谢尔盖。博奇卡廖夫称:“在亚美尼亚境内, 所有的ATM、POS终端以及商户都支持‘Mir’品牌银行卡支付。”以上信息表明, 俄罗斯在卡支付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 但欲与Visa与Master Card一较高下, “Mir”银行卡品牌仍然面临诸多实际问题。
  
  1. 技术经验较为薄弱
  
  国家卡支付系统公司成立时间较短, 行业经验仍然处于积累阶段, 以后应加强和国际卡组织的合作, 广泛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拓宽合作渠道, 不断提升业务技术水平。
  
  2. 发卡比例低, 大规模客户的使用习惯尚未养成
  
  Visa与Master Card凭借之前多年积累的口碑和用户, 长期占据发卡市场主流地位, “Mir”需要加大发卡力度, 提升营销手段多样性, 塑造品牌口碑, 逐渐发展壮大客户群。
  
  3. 国际支付能力有待提升
  
  虽然其依靠政府背景, “Mir”品牌银行卡在独联体以及俄语国家范围内可以得到迅速推广, 但在其余国家的支付能力仍有待提升和完善。
  
  综上所述, 经历近25年发展, 俄罗斯虽然成功建立起统一的、独立的国家卡支付系统, 但是Visa和Master Card等国际卡组织不会轻易让出既得利益, 由于历史原因, Visa和Master Card在银行卡支付市场上的优势仍然十分明显, 俄罗斯国家卡支付系统公司以及“Mir”银行卡品牌仍然任重道远。

关闭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

2.打开微信→查找微信号

加为好友 开始支付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