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支付网首页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相关文档 >

移动支付的主要形式及其影响对策

添加时间:2022-09-28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移动支付市场,在用户规模、交易规模、渗透率等方面在世界上都处于大幅领先地位,广泛应用于消费支付、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移动电商、市政服务、无人经济等多个领域。

  一、移动支付的概念

  移动支付是电子支付的一种衍生形态,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作为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业务形式,它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以及移动电商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拓展,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态势。而关于移动支付的具体含义,至今为止尚未有统一的界定,其分歧主要在于移动支付概念范围的大小上。

移动支付

  广义上的移动支付,也可以称为互联网金融,是指用户利用移动终端,通过移动互联网,或者近距离的一些通信信息技术,完成信息互换,从而实现资金转移的一种支付方式。这种广义的概念里,传统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POS机支付等方式也被列入其中。

  而从狭义上来看,移动支付也被称为手机支付,仅仅只包括手机用户,就是用户使用移动终端,通过移动互联网络发出数字化指令,对其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支付方式。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关于移动支付的概念,主要由以下几种观点:

  移动支付专业杂志《Mobile Payment Magazine》(2010)将移动支付定义为:移动支付是一种能够替代现金、支票、信用卡的快速便捷交易方式,支付方用一定数量的信用额度或者存款,为了获得某种实物、数字产品或某项服务,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进行交易的支付方式。

  欧洲支付协会(Europeanpayments council,2012)认为移动支付是指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借助移动通信终端进行基于POS的近场支付和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远程支付的支付方式。

  在中国,也有很多学术研究者对移动支付的内涵作出了具体阐述。秦成德(2010)将移动支付定义为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业务,借助移动通信设备,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商业交易。曹丽丹(2019)认为移动支付实现的是信息流与资金流之间的交换,使用的工具是移动设备。

  因此,移动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支付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移动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

  二、移动支付的主要形式

  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生活缴费、投资理财等金融业务。目前按照实现形式的不同,移动支付主要包括条码支付、NFC支付、生物特征识别支付等等。

  (一)条码支付

  作为基于账户体系搭建起来的无线支付方案,条码支付业务是支付机构应用二维码等条码技术,向客户提供的、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实现收款人与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行为。根据支付指令的发起方式,可以分为主扫模式和被扫模式,即付款扫码和收款扫码。

  其中付款扫码是指付款人通过移动终端读取收款人展示的条码完成支付的行为(主扫模式),收款扫码是指收款人通过读取付款人的移动终端展示的条码完成支付的行为(被扫模式)。

  尽管出于支付安全的考虑,中国央行于2014年3月紧急叫停二维码支付业务,但基于其小额、便民、高频的应用场景,此后监管部门对其进行规范后,发展迅猛、应用广泛、普及迅速。近年来,由于各机构条码不能通用,出现了一些聚合支付服务商。

行业应用

  (二)NFC支付

  NFC支付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即时采用近场通信技术,通过手机等手持设备完成支付,是新兴的一种移动支付方式。支付的处理在现场进行,并且在线下进行,不需要使用移动网络,而是使用NFC射频通道实现与POS收款机或自动售货机等设备的本地通讯。

  相比扫码支付,基于NFC技术的移动支付,在使用体验上更加方便、流畅,只需要把手机靠近POS机,便会启动支付程序,完成资金支付过程。但是,NFC移动支付的实现需要手机等终端支持NFC功能、手机厂商与银行合作、POS机支持等较多前期准备,涉及部门和行业较多、推广成本较高,与条码支付相比,在国内还没有大范围普及。

  (三)生物特征识别支付

  生物识别主要是通过人类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人类的生物特征通常具有唯一性,可以测量或可自动识别和验证,具有遗传性或终身不变等特点,因此生物识别认证技术较传统认证技术存在较大的优势。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生物识别技术的安全性、准确性极大提高,从特定行业的少数场景应用引入到金融安全认证领域,广泛地应用于移动支付中。主要包括:人脸、指纹、虹膜、声纹等支付方式。

  与条码支付不同的是,生物识别主要依靠人的脸部、虹膜等生物特征,通过加密运算,可以突破移动支付需要通过移动设备终端等支付介质进行的限制,能够实现老年人等弱势人群也可以使用移动支付。

  三、移动支付方式的影响及其应对

  移动互联时代,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新型支付方式正迅速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和消费支付习惯,并深刻影响行业格局。

  (一)推动银行发展转型升级

  在互联网时代,技术进步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有能力和条件,去顾及原来难以顾及到的更多客户的支付服务需求。市场细分、客户细分、服务细分变得更有条件。因此,不同规模的银行可以根据自身战略定位,提供更加差异化的支付服务和其他金融服务,为银行业务拓展提供强大数据支持。

  互联网支付活动所能够掌握的客户信息、交易信息等各类信息大大增加,使得支付的价值不再局限于支付本身,支付的基础功能被急剧放大。

  在“大数据”时代,通过对这些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够对客户行为特征、兴趣爱好、消费习惯、投资偏好甚至信用状况等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从而为银行各项业务的拓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性支撑,为支付服务提供者有针对性地营销客户、维护客户、推销产品和服务等提供有效保障。

  因此加快现代支付创新,融合银行长期在传统支付服务中沉淀的经验,有利于实现银行经营模式的全面转型。

  (二)行业监管面临更大挑战

  对安全性和便利性的追求向来都是支付的目标,也是人们支付活动中所特别关注的两大问题。银行传统支付产品考虑的因素中,安全性是首要的。而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首先考虑的是便捷性和客户体验等因素,因此对市场反应速度较快,并且其产品容易被客户接受。互联网时代,大家对便捷要求更高,但安全上的顾虑也更多了。

  当前,移动支付标准不一、安全方面存在风险,2016年开始国家对互联网支付机构加强了在牌照合规、备付金、反洗钱、实名制等方向的监管,建立了全面的市场准入制度和严格的监管体制。因此,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业态,如何正确引导互联网支付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是摆在行业监管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三)促进移动支付稳健发展

  促进移动支付稳健发展,首先要进一步规范跨行支付机构行为。目前移动支付机构参差不齐、乱象丛生,要让移动支付回归支付本源,进一步提高移动支付的安全性。要强化市场准入管理,统一安全标准,为支付企业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同时,加大对应金融科技特别是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规范支付业务创新。

关闭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

2.打开微信→查找微信号

加为好友 开始支付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