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支付网首页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相关文档 >

萍乡市农村地区移动支付发展情况、问题及对策

添加时间:2022-10-02

  一、农村地区移动支付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迅速,农村地区开户数量明显增加

  以萍乡市为例,萍乡地处江西省西部,总面积3824平方千米,现辖“三县两区”,常住人口为190.1万,其中城镇人口125.24万,乡村人口64.86万。近年来,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日常支付的主要方式。

  截至2019年12月底,萍乡地区移动支付业务客户数量达到122.29万户,较去年同期增加32.28万户,增长35.9%;共发生业务1900.38万笔,交易金额617.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6.6%和157.9%。

  其中,辖内农村地区移动支付开户数量约为25.19万户,较去年同期增加2.04万户,同比增长8.8%,发生交易金额为162.89亿元,占萍乡地区移动支付交易总金额的26.4%,同比增长109.8%。

萍乡市

  (二)移动支付工具呈现多元化,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提升

  伴随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许多农村居民也开始通过网络销售当地特色产品和网购所需商品,这催生了对相关支付服务的需求,而如今移动支付工具呈现多元化发展,不仅可以通过银行卡和现金进行结算,还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社交软件进行支付。移动支付的多元化发展打通了产销渠道,方便快捷的结算也促使农村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提升。

  同时,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我国农村人口素质和人民收入水平得到快速提高,移动支付凭借其简单易操作的特性,给广大农村居民提供了新的支付渠道,除了一般意义上的电子商务结算,农村居民还可利用移动支付缴费、购票,以及预约医院挂号、农资结算及购买涉农保险等。因此,在农村地区发展移动支付业务,有利于进一步释放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

  (三)移动支付普及率有效提升,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目前我国城乡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发展落后是导致城乡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而移动支付以其低成本高效益弥补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落后的不足。出于对运营和维护成本的考虑,一些金融机构的分支网点仅延伸到县级支行营业部,乡镇营业网点很少,导致城乡地区金融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功能尚不健全,服务能力弱,农村金融生态亟待提升。鉴于移动支付具有使用便捷、灵活的特点,且运营成本较低,技术也较为成熟,实际可行性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的不足。

  移动支付业务在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让农村居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和城市人口一样的多样化金融服务,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地区发展的差距。

  二、农村地区移动支付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金交易形式固化,移动支付认可度不高

  农村居民传统的金融意识和现金交易习惯成为移动支付工具推广的阻力。调查发现,虽然农村居民使用手机支付的人数在增加,但农村居民使用现金支付的占比仍然较高,尤其是50岁以上农村居民,其现金支付占比达到74.25%。此外,对于农村居民来说,现金支付有种天然的安全感。

  传统支付习惯一时难以转变、安全性忧虑导致了部分农村居民对移动支付仍持观望态度,一部分人仍不愿意尝试这种新鲜的支付方式,尤其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老年人和青少年留守农村,受教育程度不高,对于移动支付工具还存在着“不想用”“不会用”“不敢用”的心态。这些制约着移动支付工具的应用推广。

  (二)对移动支付工具的宣传普及不到位

  金融机构对新型支付服务知识的宣传推广力度不足。一是金融机构在推进移动支付业务知识普及方面虽有所行动,但形式比较单一,很难引起农村居民的兴趣;

  二是很多参与推广的宣传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对移动支付业务一知半解,面对咨询仅凭自己理解简单解答,宣传效果不明显;

  三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宣传重点主要在城镇,较少真正深入到农村地区,导致众多农村居民难以接受到正规的电子支付结算知识的宣传,特别是缺乏支付安全教育,容易成为电信诈骗的对象。

农村移动支付

  (三)农村地域分布广,偏远地区受到技术条件限制

  农村地区分布十分广泛,由于智能手机、POS机等移动支付终端成本相对较高,因此萍乡市农村地区很少使用移动支付,在更加偏远的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甚至是空白。而实现移动支付交易,必须依赖支持移动支付功能的手机终端、SIM卡和POS机终端等,技术条件和资金的匮乏,成为农村地区接受移动支付的短板。

  (四)网络信息存在风险,支付安全保障力度不强

  目前,网络上的各类诈骗短信、形色各异的手机病毒以及钓鱼网站的存在,使得移动支付风险防范较为困难。支付环节的安全性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民尤为担心。而目前移动支付的安全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当前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导致各种支付工具的安全性参差不齐;

  另一方面,移动支付的相关监管措施还在探索中,监管相对滞后,农村地区又是电信诈骗的重灾区,针对农民的电信诈骗时有发生,降低了农民对移动支付的信任感。

  三、相关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居民认可度

  推动移动支付工具在农村的使用要加大宣传力度。可借助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开展口碑营销,引入漫画、对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丰富宣传形式和内容,提升互联网金融支付服务的市场知名度,帮助农村消费者更新支付观念,将潜在的使用意识转变为现实的使用行为。

  金融机构要走进农村、走入农户开展宣传活动,使广大农村居民了解移动支付结算业务特点和支付安全知识,树立支付安全意识和电信诈骗防范意识,让农民真正体会到移动支付的安全、便捷,从而推动农村地区移动支付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移动终端覆盖率,增强偏远地区的普及度

  在推广期,银行和通信运营商通过联合补贴的形式,加强农村地区服务网点POS机终端的覆盖。例如,初期可以采取全额补贴、免费赠送的方式,提高终端覆盖率。与此同时,有必要加强对POS机的使用培训和售后维护等工作。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通信运营商还需要加快发展移动支付的手机终端服务和业务,不断完善配套硬件设施。

  另外,政府可通过补贴、奖励等激励措施鼓励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鼓励运营商研发更加安全简便的支付工具,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企业进入农村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三)完善移动支付安全体系建设,有效保障资金安全

  首先,提高移动支付安全技术水平,及时发现并改善移动支付产品缺陷,完善支付产品本身的安全性,不断优化各个支付环节,进而提高支付全过程的安全性。

  其次,参考国际先进风险评估规范,建立有效的移动支付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提高风险评价效率,降低风险评价成本,科学评估安全事件发生可能造成的危害,制定相应的应急和整改措施。

  最后,相关部门应当统筹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加强移动设备终端供应商、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银行业金融机构等机构的监管,监督各参与方严格保密用户的个人信息及资金信息,保障支付流程安全及资金安全。

关闭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

2.打开微信→查找微信号

加为好友 开始支付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