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支付网首页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相关文档 >

新时期中国综合支付受理市场的建设研究

添加时间:2022-08-19

  支付无处不在,它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最活跃的交易行为,支付受理市场是直接面对交易双方或多方的市场,因而受理市场是支付行业关注度最高的市场。

  近年来,支付已演变为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产物,产业支付携同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支付市场新的增长点,支付参与主体也从承担提供货币资金转移服务的收付款方转型为扩展各领域蓝海市场的探索者,不断对现行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进行重构。

  针对后疫情时代国际格局新变化,我国将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进一步扩大消费规模。同时国家也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些都为国内综合支付受理市场建设指明了方向,是支付受理市场发展的新动力。

  然而,支付行业经过十多年发展黄金期,行业乱象逐渐暴露,在支付市场内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影响,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金融风险事件。近两年在疫情背景和严监管下,行业发展面临极大挑战。

  本文基于此背景,分析了支付受理市场建设对化解金融风险、普惠金融、赋能商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从稳定市场秩序、受理市场拓展和支付展业机构自身能力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支付受理市场建设的探究。支付机构要认清大势,在维护支付市场稳定的基础上,行稳致远,实现多赢,共同建设并维护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受理市场环境。

  一、数字经济下支付受理市场的现状和特征

  (一)支付受理市场环境。

  在中央“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思想下,我国经济呈现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当前以电子支付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在中国已具规模,数字中国是新时代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新战略,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引擎。

  以“新基建”为代表的国内庞大消费市场和科技创新环境推动了国内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中科院预计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32.7万亿元,“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11.3%。科技的迭代持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重塑着各行各业的商业模式,驱动着支付的方式和行业生态体系的变革。

  国务院明确发文要求以新业态新模式为引领,加快推动新型消费扩容提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双向提速,在线服务和智能物联等各类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壮大,企业经营方式和居民消费习惯将持续改变,并传导至支付受理市场。宏观经济对支付产业拉动作用有所减弱,但数字化进程加速将是支付产业新的增长动力。

  (二)支付受理市场发展特征。

  当前国内综合支付受理市场处在数字经济发展、金融市场开放、监管政策趋严、前沿技术升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行业“跑马圈地”粗放式发展已经成为历史,精细化竞争的时代已经到来。支付受理市场进入调整期,增速放缓,呈现发展规范化、支付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特点。

  在产业场景支付中,数据成为支付机构的核心资产,是支付受理市场中赋能商户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和竞争性资源。

  1.支付行业正在经历调整期,将逐步规范化。

  防范支付领域金融风险,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重要一环。监管调整也促使支付市场的商业模式进行变革,引导市场方向逐渐从场景、流量、生态转向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普惠金融、提高科技硬实力。随着监管机构加大对各类违规行为、垄断平台的处罚和限制,支付受理市场环境得到了净化,有助于持续优化支付行业格局。

  今后受理市场从业机构和个人将以依法合规为经营基础,以“合规既是紧箍咒,也是护身符,更是竞争力”为工作原则。2021年1月,人民银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在以往《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等规章基础上升级成为法律法规,层级更高,威慑力更强,将从事后监管走向主动监管。

  更改之前按照业务形态进行分类的方式,将支付机构定义为储值账户运营和支付交易处理更贴近业务实质。针对近年支付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新增了非银行支付机构股东资格、反垄断等方面条款。相关政策对支付受理机构现行的治理结构、组织架构将产生重大影响,更会深刻影响支付受理市场格局。

  2.支付市场增速放缓,行业参与者出现分化。

  在我国经济双循环和数字经济新动能不断释放的刺激下,支付市场规模稳定增长,但增速放缓。这一方面说明国内单纯的支付市场即将趋于饱和,流量红利也会见顶;另一方面也预示着支付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行业将面临洗牌和重塑。

  图1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银行卡支付交易数据绘制,可见银行卡跨行交易增速整体在下滑,2019年是由于断直连政策导致跨行增速反弹。2020年全国银行卡消费交易增速较2019年下滑35.09个百分点。考虑到行业内大量手刷、套现等非正常因素,银行卡收单市场真实交易增速的下滑可能更大。

2015-2020年全国银行卡跨行交易规模

图1 2015-2020年全国银行卡跨行交易规模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智研咨询整理

  图2是根据艾瑞咨询2021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中的数据绘制,移动支付交易从2017年开始增速逐渐下滑,趋于平稳。这也应验了金融交易严监管对支付受理市场的影响,同时也说明移动支付交易向小额高频场景渗透到了较高水平,整体量级已达到较高规模。

2014-2020年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

图2 2014-2020年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2021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

  在市场增速趋缓的大背景下,市场分化或将加剧。一方面是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微信、支付宝双寡头垄断,其综合支付交易规模占比达82.9%。移动支付规模的提升将进一步巩固其在支付交易中的风控规则制定、渠道定价、商户信息获取等方面能力,行业集中度仍将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是众多支付机构的市场空间收窄或是争抢不断缩小的剩余份额,或是成为微信、支付宝的服务商。众多非银行支付机构在收单环节的话语权、主动权也将逐步削弱。

  3.支付与产业深度融合,演变为产业场景支付。

  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中C端流量已经见顶,进入了平稳增长期,而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产融结合等步伐加快,B端市场对支付服务深入行业、助力效率提升的需求凸显出来,于是产业支付成为支付受理市场新的增长点。产业支付就是支付机构面向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的企业提供集支付、财务管理、资金管理、营销服务于一体的产业解决方案的支付商业模式。

  如图3所示,在产业支付中支付机构链接C端用户、B端商户和产业服务商。一方面支付机构结合自身的能力,利用产业服务商的产品与服务,赋能商户的数字化升级;另一方面帮助商户的产品和服务在各种场景中触达用户,给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

产业支付服务模式

图3 产业支付服务模式

  产业支付主要涉及的行业包括电商、零售、跨境、物流、旅游、航空、教育、互金、保险、数字娱乐、公共事业等领域。产业场景支付着力解决企业经营与数字化转型中的痛点,发展空间巨大。根据艾瑞咨询《2020年的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预测,产业场景支付市场规模在2022年将达到177.2万亿元。

  4.支付数据资产化。

  数字经济下,数据和土地、劳动力、资本等成为生产四要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的生产力。”随着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数据资产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数据应用是促进经济转型增长的新引擎,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大幅度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促进经济转型,催生新业态。

  消费数据作为支付行业核心资产,是支付企业运营变革和构建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给予企业创新无限可能性。只要经济在运行,交易在进行,就会发生消费,支付行业掌握着大量的消费数据,消费数据又反映着经济的状况,折射出交易的规律,因而蕴含着不可限量的价值。

  这些数据可以广泛应用在消费者画像、精准营销、智能风控等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大数据平台和商业智能平台建设、银行营销资源投放效果监测和决策咨询、银行风控模型建设咨询、景区数字化改造咨询、智能推荐和互联网舆情监控等。

  5.支付受理市场成为金融科技主战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科技的应用重点,而支付又是最活跃的金融活动,因而金融科技产生的效应主要表现在各支付场景的应用情况。当前支付行业基本特征是具有较高的资本和技术密集性,市场竞争与合作的重点是以新技术驱动的、以数据分析透视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效能深化利用。

  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生物识别、物联网等诸多重量级技术都在支付行业上展开了应用,带来了支付行业、金融业乃至整个经济由点到面的突破性影响。5G通信技术作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石,由于信息传输速率的大幅度提升将促进以“BASIC”(Blockchain、AI、Security、IoT、Cloud)为代表的应用型技术加快发展。

  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和边缘计算技术与零售业态加速融合,将推动无人零售等新业态及刷脸等新支付方式的加快应用。随着隐私计算技术的突破,企业间打通数据孤岛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成为可能,推动现有服务方式向智能化升级,进一步促进智能物联发展。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在跨境汇款和供应链金融等场景中的应用,将显着提升多信息流转服务质量。

  二、支付受理市场建设意义

  综合支付受理市场建设的目的是打造高效、安全的受理网络,建设并维护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受理市场环境。支付市场关系到国计民生,是最频繁的商业经济活动领域,如果没有规范约束和监管将会触发一系列的金融风险和欺诈类社会问题。支付受理市场建设也是国家实现金融服务实体、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和抓手之一。

  数字经济的大环境中,国内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需求非常迫切,支付市场中的支付机构是新技术应用的弄潮儿,熟悉各种场景的解决方案,能够引领商户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并协助落地实施。因此支付受理市场的建设,也是我国商业数字化转型的突破口。

  (一)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

  互联网支付在为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服务的同时,客观上也产生了相应的金融风险,并为金融风险传播提供了通道,比如支付市场上部分支付机构为信用卡套现、跨境赌博、电信网络诈骗以及洗钱等提供结算通道,沦为犯罪行为的工具。备付金没有上收集中监管之前,部分支付机构挪用客户备付金从事放贷业务,凭借备付金增强议价能力,从而抬高利率中枢,加剧社会融资难和贵等问题。

  一些大型支付机构打着金融科技的旗号干着纯金融的业务,通过资产证券化循环放贷,产生了高杠杆。这些行为极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只有支付受理市场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支付机构回归业务本源、聚焦支付主业,才能防范利用支付交叉拓展金融业务的风险隐患,从而推动金融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二)普惠金融的需要。

  移动支付因其具有网络正外部性、开放性、无时空界限和低交易成本等特点,天然成为普惠金融的载体和工具。移动支付的开放和低成本性,使其容易渗透到更多的大众群体,这正是普惠金融要求的广覆盖、可获得性和平等性。移动支付小额高频的设计,迎合了众多小微客户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等的需求。

  支付机构掌握了客户身份信息和交易行为信息,一方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降低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拓宽了小微客户投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更精准、高效获客。

  在我国,移动支付凭借着强大的数据能力,深入到了更多更难触及的小微商户场景,成为国内金融领域的毛细血管,以低风险、高智能化践行着普惠金融。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和向金融领域的渗透,使其具有社会公共产品的部分特征,因而国务院也鼓励银行等各类型支付清算服务主体降低手续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三)商业数字化转型的需要。

  迈入数字时代,数字化转型成为了所有企业要面对的挑战,支付受理市场蕴藏着数量庞大的急需数字化转型的B端商户。而商户数字化转型,数据是基础,应用是关键。移动支付本身就是一种数字技术的应用,更容易跟进前沿技术并将技术应用于支付手段的变革,因而支付机构能够代表着先进技术动向。

  同时由于支付业务与商户经营活动息息相关,支付机构对商户实际经营需求理解得最为透彻,因而也就成为实体数字化转型的推动者。支付机构在服务的过程中,把数字化能力输送给合作伙伴,帮助他们提高商业效率,实现数字化经营转型。例如当前支付市场上流行的SaaS服务,在解决商户收单与清算过程中痛点的同时,还帮助商户建立起线上经营的平台。

  三、支付受理市场建设方案

  (一)稳定支付受理市场秩序。

  1.健全网络支付“四方模式”。

  中国人民银行在2021年支付结算工作电视会议中要求,积极完善顶层设计,深入推进支付领域反垄断工作,加快推动出台《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加快构建跨境支付体系;要坚持底线思维,坚决打击跨境赌博、电信网络诈骗和非法支付活动,持续规范支付服务市场秩序,健全网络支付“四方模式”。

  如图4所示,网络支付中的“四方模式”是指清算组织、发卡行、收单行和商户。清算组织承担清算职能以及与之相关的标准制定、市场秩序维护,国内目前有银联和网联两大清算组织;商业银行承担了发卡和支付收单的职责。随着网络支付的发展,涌现了以微信、支付宝为首的专业的非银行支付机构,他们同银行共同承担了支付受理(收单)的职责,拥有支付牌照。

  随着支付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结构、功能、安全和流程设计上难以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于是出现了第四方非持牌聚合支付机构。第四方支付机构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补充,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他们依附于第三方支机构,以外包服务商的角色存在,因而不在支付市场“四方模式”中单独体现。

网络支付四方模式图

图4 网络支付四方模式图

  人民银行对网络支付“四方模式”的要求,为我国支付产业下一步顶层设计指明了发展方向,顺应了支付系统向账基业务转型的国际趋势,是国内支付受理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在断直连之前,三方模式使得支付行业乱象丛生,支付机构挪用客户备付金,违规开展跨行清算业务,携资金池以令银行。

  断直连后要求必须走四方模式,第三方支付机构上交备付金给央行,被收回了清算职能,从而丧失了违规收益和违法操作的通道,让第三方支付机构回归到支付本源,有效纠正了支付产业乱象,引导行业向科技赋能和产品研发方向发展。

  在四方模式下,清算组织扎口了信息流和资金流,可为监管方提供清晰、全面的资金流向脉络,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支付数据也是国家反洗钱、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必要参考依据。四方模式由于整合了资源,避免了各银行重复对接支付机构,集中了备付金管理,所以有效地节约了连接成本,提高了清算效率。

  2.建立灵活的价格体系。

  移动互联网支付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各支付机构已经完成了跑马圈地,特别是平台经济出现后,更是进入利润收割期,因此支付产业的定价机制必须及时跟上。从四方模式的架构上来看,清算组织处于公允的位置,具有价格体系顶层设计的公共职能。清算组织应结合最新监管形势,完善卡基、账基及各新参与方的价格体系,研究建立“内容+支付”模式下新产业合作方的利益分配机制,形成兼顾各方利益的可持续商业模式。

  定价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保证定价的公正性、公开透明性,并且宣传解释工作要到位,确保定价机制能顺利推行。为适应产业数字化转型,各参与方需要开展基于场景数据共享的差异化定价机制探索,满足商户、机构等在用户经营、风控等方面对数据共享的需求,以及商户对价格的诉求。

  按照金融惠民的原则,受理市场各参与方还需落实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委关于降低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的要求,严格贯彻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降低ATM跨行取现手续费的倡议。

  对于小微商户等个性化、本地化的价格诉求,可通过自主补贴、联合机构共同补贴、先收后返等方式,灵活开展营销,形成价格与营销联动的实践。

  3.合规管控与风险防控。

  金融市场严监管已成常态,很多监管措施已陆续出台,随着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内金融市场将迈入新的阶段,支付产业发展将更加规范有序。2021年人行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将进一步加强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非银行支付机构行为,防范支付风险。

  在严监管的环境下,收单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商户入网、交易异动监测及调查处置等方面的风险防控与服务,清算机构要进一步强化重点业务、重点地区、重点机构“资金链”管控治理。

  在风险防控上,支付受理市场各参与方要落实监管要求,建立打击网络赌博、电信网络诈骗风险防范机制,推进产业涉赌风险联查、涉赌风险联合建模、涉赌风险分析服务等工作,构建前中后台风险防控“三道防线”,形成事前预警、事中监测、事后处理的全流程风控闭环。

  多方进行风险联防联控,强化联动式风险处置,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控能力建设,加强业务连续性与信息系统安全性,严防重大系统性运行风险,保障商户经营安全平稳。

  (二)拓展支付受理市场。

  1.优化支付受理市场运营机制。

  建立受理市场网格化运营管理机制是对受理市场进行动态、精细化、全方位管理的新手段。统一行业标准,统一支付体验,可以遏制无序竞争,节约社会总成本。为此,各市场参与主体可以成立受理市场联合体,建设收单机构、服务商和商户经营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一点接入、快速入网、一站式运营服务。

  关于各家移动支付钱包在商户端的运营,一方面可以通过第四方聚合支付整合至统一入口,打造覆盖各类产品的线下统一收银台;另一方面大型支付机构比如微信、支付宝和云闪付要在监管机构的指引下,共同推动金融行业条码互联互通,探索合理、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人民银行科技司也曾提到要组织商业银行、支付机构、中国银联、网联等,开展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验证和应用试点,逐步打通支付服务壁垒,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务。

  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还被写入金融科技首份规划《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该规划提到,要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研究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标准,统一条码支付编码规则、构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体系等。

  2.深化支付场景建设。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所有行为,包括支付在内的金融服务与社交互动,都将融入具体的场景里,支付已升级为产业场景支付,因而支付受理市场的拓展实质是支付场景的拓展,只有赢得支付场景,才能赢得支付市场。

  场景化强调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与差异化,正是体现了“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理念,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深入场景建设的重要意义,各受理主体只有掌控了支付场景,才能进一步巩固并提升在受理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

  基于场景思维设计的支付服务,不再以不变应万变,而是随场景的变化而改变服务模式,场景划分越来越细、越来越丰富的过程,就是支付服务场景化日益深化的过程。因为数字经济催生了各行各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所以深入场景支付还要围绕数字赋能、系统集成、数据分析、智能监管等功能打造行业解决方案,赋能B端,做强受理网络,实现营销、金融、数据等业务向C端的触达。

  支付平台是资金流通的重要渠道,在交易过程中形成的数据具有真实、准确、实时的特性,因此成为场景搭建的天然连接器。

  深化场景建设就是要为商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以行业解决方案为抓手,做深做透零售、大额、餐饮、大健康、酒店文旅、地产、教育等场景。在监管机构要求回归支付本源的政策下,各市场参与主体可借助当前安全便捷的支付工具,为数量庞大的商户构建相应的应用场景,为其引流,将多个私域流量汇聚成开放的共享流量,以构建连接上下游的全链路场景生态圈。

  例如,近年来,腾讯、支付宝、美团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的加持下,积极构建数字化、场景化生态。

  3.下沉支付市场建设。

  对于地市及以下地区的业务拓展,各支付展业机构除了线上经营拓客外,建议有条件的也要设立属地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建立基础受理设施,服务到区县级市场。由于下沉到地市、区县的分支机构了解当地情况,能综合考虑当地经济水平、产业布局、地域文化特色、参与机构等,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制定适合当地的工作方案。

  支付受理下沉市场建设既是开辟支付市场蓝海,又是普惠金融的具体实践。支付受理机构可以借力当地银行、政府等资源加快推进地市及以下市场建设,比如依托国有大行、农信社当地网点筹集项目资金,共同建设县乡零售、餐饮等中小额场景;对于政务、民生等场景可以结合地方政府数字政务平台建设,紧密对接地方政府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从而争取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地方政府的支持。

  下沉市场拓展同其他事务进入新领域一样,高效的办法是树典型、建标杆,因而支付受理机构要注重打造县域重点场景、商圈,形成示范标杆,以点带面逐步铺开建设。

  4.数字人民币与现有的移动支付体系衔接、融合。

  移动支付是金融基础设施、是钱包,数字人民币是“钱包”里的内容,是电子支付手段之一,两者具有天然的结合关系。数字货币虽然也是在移动支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数字货币又不同于其他方式电子支付,数字货币的发行方是人民银行,有无数机构或企业在其中扮演运营和服务角色,共同提供各种各样的应用和服务,从而形成了以数字货币为核心的一个生态或企业集群。

  数字人民币将来也是服务支付受理市场的工具,因而在受理市场建设中,需要打造成一个多主体参与的多层次生态体系,构建广泛丰富的应用场景,最大程度地发挥数字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和电子支付手段的功能。受理市场各个参与方要探索参与数币模式,针对不同参与角色和所处的数币体系层次提供不同的服务,如图5所示,存在监管机构、运营机构、清算机构和受理服务机构等角色。

  其中受理服务机构处于数字货币2.5层,重点任务是数币应用场景的支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线下支付场景中,受理机构面向各类支付场景提供数字人民币综合支付服务,用户使用手机在POS机、自助终端上或手机APP内,通过B扫C、C扫B、H5、APP等多种支付方式完成数字人民币的支付,例如在智慧园区、自助零售终端、ERP、无人超市、大交通、酒店、智慧医疗等行业解决方案的支付场景中,快速实现数字人民币的受理。

  在线上支付场景中,可通过微商城、行业缴费平台等线上支付平台支持数字人民币。采用H5、APP支付方式,通过集成数字人民币钱包SDK或对接API来实现。

数字货币成员机构

图5 数字货币成员机构

  (三)建设支付受理机构能力中台。

  数字经济时代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在变,各行各业的商业模式在变,并且都是以加速迭代的方式进行,支付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变大了。这就要求支付受理机构在规则标准、科技研发、数据服务、风险防控、用户经营、营销宣传等方面夯实自生能力,跟上并推动科技发展的步伐,满足市场的需求变化。这些能力需要长期积累,沉淀为组织的能力中台,企业才有能力成为支付受理市场的领航者和推动者。

  1.增强科技能力。

  科技能力是快速、敏捷响应市场的能力,是技术核心引领能力。在市场响应方面,支付展业机构要强化技术中台建设,通过搭建微服务架构、提炼通用组件、统一技术栈、推动异地多活、实现灰度发布等措施,提升技术中台的服务和保障能力。技术中台将技术开发稳态与敏态模式进行结合,能实现研发敏态化和应用架构弹性化,快速响应前端业务需求,对内形成科技能力支撑,对外扩大开放输出。

  基于支付业务安全和业务弹性的需要,支付平台迁移金融云也是当前发展趋势。在科技引领方面,支付机构要加强系统性、前瞻性研究,发挥技术方面的核心引领作用,为新科技的应用打好基础,持续围绕客户需求开展产品技术应用研究,始终站在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前沿阵地。

  2.增强数据能力。

  数据资产的竞争是未来企业竞争的关键,支付市场的数据资源规模庞大,所以支付机构要增强自身的数据能力。而增强数据能力,需要着重从数据质量和数据产品化上来建能力,实现数据资产可管理、可视化、可赋能的建设目标。在数据治理上,构建企业数据全景图,规划数据资产目录,打通全域数据,统一各业务系统的数据标准,形成元数据、主数据管理机制,从而打造组织在数据领域的新基建。只有数据质量得到保障,才能让数据资产化。

  在数据应用上,围绕重点行业和场景提供解决方案式的服务,利用可视化分析手段、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建模技术和API实时服务等方式构建各场景的数据产品,为支付受理市场赋能。在数据安全上,要坚持依法依规收集、加工、应用数据,对外合作研究隐私计算,以确保金融数据与信息安全为原则。

  3.增强运营能力。

  运营是支付受理市场重要支撑,只有高效、智能化的运营才能提高客户及合作伙伴服务水平。而高效的运营工作需要通过“运营数据化,数据化运营”来不断提升业务处理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来实现。在资金清结算和商户入网等重点业务中,充分发挥集中化、集约化、数字化运营的成本及效率优势。既要降本增效,又要控制风险。运营工作也要紧密围绕“经营商户”理念,构建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差异化运营策略,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体系。

  4.增强创新能力。

  支付市场作为科技创新应用和研发的重要阵地之一,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金融科技在支付领域的运用也最为活跃,有力支持了支付行业的业务创新和模式创新。

  在支付市场高速发展的这几年中,支付渠道、处理速度、客户体验、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创新层出不穷,今后随着新技术的日新月异,支付市场的创新会更加活跃,为此支付受理市场的展业机构需要建立创新的体制与机制,寻找创新和风险的平衡点,提升组织的创新能力。

  首先明确创新的方向,围绕支付受理主业这一重点目标开展,以综合支付为基础,紧抓市场脉络,洞察客户需求,加大创新迭代。其次,支付产业是一个生态体系,产品和服务创新要多方共赢,是完整的综合支付服务与商户增值服务的结合。

  四、结语

  支付受理市场是支付行业发展的根基,支付业务通过受理市场触达客户,维系支付生态体系内各方关系,承兑各方利益。科技主导下的数字经济促进了支付行业大发展,但支付受理市场在粗放式的发展中也产生了诸如无序竞争、支付安全、金融风险、平台垄断等社会问题。

  在监管趋严的环境下,支付受理市场迎来了调整期,因此有必要探究支付受理市场的建设。在探究支付受理市场的建设策略中,建议从受理市场秩序维护、市场拓展以及围绕受理市场展业机构自身能力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

  总之,高效、安全的受理网络需要支付市场各参与方共同努力,需要在监管机构的规划下建设并维护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受理市场环境,从而服务社会,方便大众。

关闭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

2.打开微信→查找微信号

加为好友 开始支付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