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支付网首页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支付科技的发展现状和突破路径

添加时间:2022-01-20 20:04

  1、引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赋能金融产业带来了支付手段的变革,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的平稳发展又为科技创新奠定物质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深入发展,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制定科技强国战略,逐步完善金融创新体系,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2020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上明确指出,“我们要主动应变、化危为机,深化结构性改革,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催生新的发展动能”。2021年10月,习近平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文章中也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支付方式的变革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明确支付科技发展着力点,加快推动支付科技创新发展,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更加密切地关注支付科技,为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当前,数字经济大力发展,支付科技利用移动互联、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以其便捷性、广泛性迅速扩张。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带来支付方式的变革,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以扩展支付市场为途径实现全领域覆盖,为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和开放提供力量。因此,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支付科技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支付科技成为金融科技最活跃的部分之一,正在深刻重塑人们的消费行为和习惯,支付科技是中国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本文从支付科技的重要性出发,在分析总结支付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制约支付科技发展的因素,并为支付科技如何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并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2、支付科技的主要类型

  支付科技是指技术进步引发的能够创造新的支付业务模式、业务流程和支付产品的创新,涉及支付领域多个层面,是金融科技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支付科技的本质是以技术为底层支撑的支付,是连接消费者、金融机构、商家三者之间的桥梁,是现代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支付科技创新下的支付方式种类复杂,各种支付方式所侧重和适用的客户群体各有不同,下文将按照支付时使用的介质不同对支付科技进行分类并简单介绍。

  2.1 信用货币技术

  纸币背后是央行的信用支撑,由金属货币到信用货币的转变,是支付技术不断创新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表现。近年来,由于新型支付科技的迅猛地发展,现金支付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2.2“卡”支付技术

  “卡”支付技术的诞生实现了无需携带现金就可进行支付的创新,极大地降低了现金损毁、丢失给交易带来的不便,使得交易过程能够脱离现金,只用一张卡就可完成支付。这种支付技术的出现催生了一大批发卡机构,如借记卡、贷记卡、会员卡、公交卡等,卡的种类很多,丰富了支付场景。但是以卡进行支付需要借助刷卡机才能实现。刷卡机是一种配有条码或OCR码技术的多功能终端,可在特约商户和受理网点中联网使用。刷卡机支持刷卡消费、查询余额、转账等操作,同时提供数据服务和管理功能。但是这一支付方式的使用率在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冲击下出现下降趋势。

  2.3 电子支付技术

  电子支付是发展势头强劲的支付技术,是通过电子手段将支付信息传送到商家或金融机构的支付科技,可以快速、便捷地实现资金流通以及周转。目前,最常用的电子支付形式为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

  (1)互联网支付技术

  互联网支付技术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在以卡支付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实现了“无卡”交易。互联网支付技术是一种网上支付技术,数据信息以互联网为通道进行传送进而实现交易信息的传递。互联网支付应用场景广泛,具有庞大的客户群,小到淘宝购物,大到巨额订单交易,都可通过互联网支付实现。

  (2)移动支付技术

  移动支付主要是指利用移动客户端完成交易的支付方式,严格来说,移动支付是借助网络实现的,也属于互联网支付技术的一种。移动支付是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支付方式,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交易。移动支付技术和第三方交易平台的结合,推动支付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尤其是二维码支付的出现,扫一扫支付马上完成,这极大地促进线上线下交易更加便捷。

  2.4 刷脸支付技术

  2018年底,刷脸支付就在各大商超陆续投入使用。作为支付科技的又一大创新,刷脸支付技术已经成为当下众多支付机构竞争的新战场。刷脸支付作为新支付形式出现,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支付方式的认知,实现了无需手机就可完成支付的突破,在大幅提升支付速度的同时,优化了客户体验。

支付科技

  3、支付科技发展态势及主要优势

  3.1 支付科技发展态势

  (1)“快”支付趋势明显

  验证方式从签字到密码,再到刷脸;支付形式从银行卡支付到电子支付,再到刷脸支付,逐步消除了支付主体的时空限制,做到了验证快、支付快。基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支付科技的运行,提高了支付速度,让支付效率也大幅提升,支付科技的发展推动支付过程向更快捷的方向发展。

  (2)覆盖范围更广泛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对支付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刻,支付活动的参与主体迅速增多,使得支付科技覆盖范围逐渐扩大。由最初的电子商务逐步拓展到旅游、餐饮、交通、医疗、保险等诸多领域,涉及线上、线下不同场景,参与主体也由商家、机构到全民参与,悄然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在各场景的渗透不断加深,拓展了支付科技辐射半径,对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影响,未来支付科技必将继续扩大应用场景,更广泛支持多行业发展,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引擎[2]。

  (3)支付服务综合化

  受互联网、通信技术以及智能终端发展的影响,支付科技已经与社交平台、电子商务、金融业务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支付技术创新的价值,不仅在于支付业务本身,还在于其提供的增值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支付科技推动综合性服务平台的搭建,统一对接多种应用场景,不断提高支付活动的附加值,优化用户支付体验,为用户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让支付服务更完善、更综合。

  3.2 支付行业发展的主要优势

  (1)支付环境开放

  第一,目前支付的操作环境是基于开放的互联网,24小时不间断服务,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支付,不受时空限制,轻松满足众多用户在时间、空间等习惯上的需求。第二,完成支付后可对订单信息实时查询,消费者不需要通过商家查询订单情况,省去繁琐过程,有利于对订单进行实时掌控,密切关注订单情况。

  (2)支付成本低

  第一,支付技术与电商行业及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解决了网上交易、零售支付等在内的种种障碍,同时其自身发展的多样性需求促使了社会资本高效率周转,并减少了资金占用,提高了支付效率,节约了社会资源。第二,支付服务产品的广泛应用,推动支付行业进行专业化分工,使参与企业各司其职,合理利用资源,降低人力物力成本。第三,目前的支付方式不再依附于POS机等终端,脱离了刷卡支付阶段,管理费和维修费减少,商家将这一部分利润让利于付款者,降低了支付成本。

  (3)支付操作简便

  以网银支付为例,在进行支付时需要下载证书、安装U盾、登录网银界面、U盾密码、支付密码、确定支付等步骤,支付过程不仅步骤繁杂、操作繁复,还极易导致支付失败。新的支付方式下,支付时只需要出示付款码、甚至刷脸就可完成支付。

  (4)支付需求庞大

  第一,规模庞大且仍在迅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对网络购物、共享经济、网络社交等产生巨大影响,由此带来移动应用的不断创新发展更是深入到中国居民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带来了巨量的交易需求。第二,作为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领头羊,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具有庞大的客户群,在自身电商和网络社交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将业务范围扩大至支付行业,进一步将客户群拓展至支付领域,用户规模的增大,吸引了众多商家加入,丰富了支付业务的应用场景,从而吸引更多用户使用,长此以往,支付需求持续增加,支付业务规模迅速增长。

  4、支付科技行业发展现状

  4.1 现金支付使用率大大降低

  支付服务的方式和手段不断进步,支付机构利用二维码支付技术将线上线下场景打通,进行大范围、大力度的补贴推广,再加上支付宝、微信等软件特有的用户黏性,扫码支付在交易数量上呈爆发性增长,消费者的传统支付习惯受到冲击,逐步替代了现金支付。我国仅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就实现了现金货币向电子货币转变,轻现金社会逐步形成。许多消费者已经形成不带现金的习惯,现金使用量大大减少。

  4.2 用卡支付使用率小幅增长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支付行业“去现金化”趋势显着,电子支付成为当今主流支付方式,但是由于生活习惯、年龄、地域等原因,老年群体对银行卡的信任度更高,当前银行卡仍占据国内相当大的市场,各机构发卡数量和交易金额保持高速增长。根据央行发布数据,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90亿张,环比增长0.73%。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6张,银行卡授信总额为20.23万亿元,环比增长3.01%。银行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673.92亿笔,金额745.74万亿元。各大商场、企业以及机构都配有刷卡机,卡支付的基础设施较为成熟、完善,普及度也较高。但受到电子支付技术的影响,芯片卡将逐渐被电子卡取缔,人们越来越依赖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交易平台进行日常消费转账。

  4.3 电子支付科技发展势头依旧强劲

  随着支付科技的应用场景不断延伸,电子信息支付的参与主体和交易规模都呈现快速增加趋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其中,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8.7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1787万,占网民整体的86.3%。科技赋能金融支付,一方面使移动互联支付的使用频率更高、应用场景更多、覆盖范围更广;另一方面也使支付用户享受到更高效更便捷的支付体验。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互联网支付的交易数额稳步上涨,公众接受数字支付程度更高。根据中国银联发布的《2020年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显示,98%的受访者将移动支付视为其最常用的支付方式,较去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其中,二维码支付用户占比达85%,相较2019年增加了6个百分点。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第三方数字支付平台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已超8亿人,移动互联支付的渗透率远高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位于世界首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大巨头,占据了第三方支付平台将近90%的份额,为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做出巨大贡献。移动支付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改变了传统消费方式,还催生了新的产业链条和商业模式。

  4.4 刷脸支付技术处于发展初期

  刷脸支付技术还处于发展的萌芽期,目前仍处于试用阶段。由于国家政策支持和各支付机构积极研发,刷脸支付的使用场景不断拓展,在一二线城市已开始投入使用,药店、便利店、大型商超均有刷脸支付相关的硬件设施,但是刷脸支付技术在三四线城市的普及度不高,必将是未来各支付机构竞争的重点。刷脸支付相关设施不仅是结算收账的工具,还集会员识别、打印结算凭条、发放优惠券等功能于一体,其应用价值远高于二维码支付技术,未来对刷脸支付技术的大力推广势必能为经济发展带来新一轮驱动。

  5、支付科技行业的发展瓶颈

  我国的支付行业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市场需求也十分旺盛,是一个大有作为的行业。支付科技已然成为促进经济转型的新引擎。保持经济转型期的发展动力,我们仍需保持清醒,密切关注阻碍支付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增强对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关注度。

  5.1 支付核心技术缺失

  支付科技是支付与科技的结合体,支付活动只有与科技融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核心技术的支持是支付行业的发展的基石。当前,我国虽加大对支付领域的科技创新投入,但支付技术成熟的国家依旧掌握着相当一部分核心技术,我国发展支付技术起步晚、起点低并且积累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以美国与欧洲为例,Pay Pal与国际信用卡是其主要的支付方式。Pay Pal是国际支付先驱,在美国市场具有垄断性的地位,同时服务的国际用户近两亿人。并且美国占有国际清算体系的话语权,SWIFT国信电信组织掌握国际贸易与货币流通的关卡,同时国际私人数字货币例如Libra等的发展也需要我国提高警惕。此外,我国支付技术发展速度已经开始滞后于其市场扩展速度,虽然我国支付领域某些技术处于世界前列,但很多技术仍制约着支付行业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尤其在5G、区块链、大数据等热度不断增加的趋势下,只有快速把握方向才能获得发展主动权。

  5.2 支付安全性仍需提升

  支付科技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必须把保证支付安全作为首要任务。虽然支付科技创新有助于刺激经济,但金融因其存在巨大的外部性必须要进行管制,否则会由于监管不合理而引发风险。互联网的发展是支付行业发展的助推剂,支付科技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线上线下交易数额激增,支付敏感信息暴露于高开放性的互联网环境中,使不法分子容易窃取用户信息[3]。这些信息一旦泄露,不仅增加了支付风险、侵害用户隐私和机构信誉,甚至会对经济稳定运行产生威胁,这就对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与支付科技日趋成熟的商业应用性相比,监管技术的发展明显不足[4],且我国针对支付的相关法律还不健全,对于实际发生的不合理支付行为无法起到有效的制约。我国网络安全建设环境还不完善,监管部门对支付科技的管理仍需加强。

  5.3 机构之间信息互通性低

  支付科技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但是各机构之间沟通度不高,信息共享性和开放性低,数字孤岛问题比较严重,数据信息无法互通且各自为政,对支付科技的应用缺乏一致性和规范性,使得完整的安全认证体系不易被搭建。金融支付行业用户黏性高,企业之间缺乏合作,容易形成信息孤岛。没有统一的官方支付网关,支付科技应用场景不融通,金融机构间急需构建统一的支付产业生态圈来发挥机构合力优势。移动互联大大丰富了支付的应用场景,第三方交易平台会产生海量的用户交易数据,但是目前对于数据的归属权问题尚不明晰。金融科技公司会掌握大量的用户画像,进而进行精准营销,这其中涉及的用户隐私问题尚未解决,并且数据垄断问题也逐步凸显,导致出现互联网寡头市场。

  5.4 支付科技服务同质化程度高

  目前,我国已获得牌照的支付公司大约有270家,这表明央行对支付行业的准入标准有所放宽,相当多企业看好支付行业的前景,想通过支付科技的发展分一杯羹,但门槛降低之后,就会有更多的“分食者”进入,支付市场不断饱和,由支付科技衍生出的业务相似性高,应用场景又具有局限性,支付科技服务个性化、特色化的产品稀缺,其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同时,支付科技创新难度高,研发投入的资金成本与人力成本大,支付科技等核心技术掌握在极个别互联网头部企业手中,中小互联网公司仅依靠自有资金很难形成自身的发展优势。若企业只能提供相似同质的金融产品与支付科技服务,注定没有核心竞争力,很快会被金融支付市场所淘汰。

  6、支付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开发适合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支付技术

  (1)5G+支付科技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柱和数字经济新引擎的5G技术,其所具有的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等特征势必会引发新的技术革新浪潮。5G时代的到来,支付场景将会越来越多样化,更多的感应设备可以用于支付科技中,比如体态识别、声纹识别等等。5G与支付科技的交互,是当前金融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支付科技与5G的结合,不仅能够优化网络速度与建设路径,还会赋能支付技术与监管技术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2)区块链+支付科技

  区块链支付相对第三方支付而言是去中心化的,实现点对点的直接对接,安全系数更大,全民共同维护网站,保障每个节点交易的真实性[5]。区块链技术在支付科技的应用优势格外突出,其通过数字货币可编程属性和央行的信用支撑,削弱交易中存在信用和资金风险。区块链技术是由密码学技术、共识算法和智能合约三者作为底层架构产生的,其与支付科技的结合,能够实现实时结算并降低手续费、传统纸币发行成本、货币流通成本,尽可能地降低支付过程中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提升支付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此外,区块链技术可最大限度激发金融机构的创新活力,推动支付模式的变革和转型,有利于催生出更多的金融应用形态,增强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6]。拥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和匿名开放自治性等特性的区块链技术与支付科技的融合是发展的大势所趋,必将推动支付领域创新和转变。

  (3)大数据+支付科技

  在如今的互联网金融时代,大数据正处于与支付领域深度结盟期,为支付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支付科技叠加大数据技术可以对用户交易记录、经营情况、资金流向、基本情况进行深度挖掘,捕获用户深层次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模型化、数据化所得信息,打造出“支付+金融”新模式。以海量数据及算法模型为基础的大数据产品及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地对产品进行精细化运营,通过数据驱动显着地降低成本。另外,支付科技与大数据分析相结合,支付企业可以有效地识别违法犯罪行为,有利于提升用户支付安全性,实现对风险的多方位管控。大数据技术在支付行业的应用潜力有目共睹,未来,在确保安全规范的前提下,将数据应用分析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是助力行业发展升级的一把利刃,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7]。

  6.2 平衡监管与支付科技创新的关系

  随着数字网络的快速覆盖,人们对移动支付与互联网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强,确保支付安全已成为支付科技创新的关键点。目前,我国监管体系对支付领域的监管具有滞后性,往往在风险发生后进行惩处,无法在风险发生前进行有效监控。在支付服务不断发展的影响下,风险隐蔽性更强。显而易见,传统的监管模式已经不能及时、有效、全面地对支付行业进行监管。因此,监管部门要提高自身与科技的适配性,做到适度、高效监管而不越位、错位甚至缺位[8],把握好对支付科技监管的度,做到监管与支付科技创新的平衡。

  (1)强化监管措施,完善监管法律法规

  健全监管机制,按照穿透式监管原则,通过业务监管、机构监管相结合,事前审批、事中把控、事后检查相联动,做到对业务经营、关联交易等全覆盖。监管部门要抓住监管工作的重点,对传统监管难以覆盖的多风险领域加强监督管理,制定统一、开放、透明的监管规则,建立完整的准入、评价和退出机制。积极开发通用监管框架或监管平台,辅助支付科技赋能经济活动。并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金融支付科技的表现形式与货币的支付流转作出规范和解释,界定明确的监管范围,厘清各方监管职责,根据支付业务、行为设置监管内容与标准。推动支付市场规则和技术标准协调完备,做到监管到位,形成守法有序的监管环境,促进支付科技在有力适度的市场监管环境下发展。

  (2)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手段和技术

  支付科技健康发展离不开监管技术的加持,真正了解与掌握监管科技的重要性是推动支付科技创新的潜动力。金融行业特殊性决定了金融监管的力度需要保持一定的弹性,允许一定的市场试错空间,妥善解决创新中“成长的烦恼”,掌握好放管结合的原则,增强监管力度的柔韧性。要转变监管理念,审慎弹性监管,逐步优化完善监管科技思维,从支付科技发展前景出发,合理把握对支付科技监管的度,既不可过于严苛,阻碍支付行业发展;也不可过于宽松,导致风险外溢。监管部门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以支付科技发展需求为核心,分析与把握支付行业发展规律,顺应支付科技发展阶段特征,对风险高发区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管控,将监管部门数据与监管技术等进行结合,积极推进监管科技创新,研发完善的支付监管系统,创建合理的监管体系。

  6.3 发挥协同合力,加强机构间信息互通共享

  在支付市场中,支付科技与社会参与主体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需要相关部门与中国人民银行之间具有全面的资源信息共享以及业务合作机制,确保数据信息在机构间共通、共享、共用。支付科技不仅是为了实现款项在付款者和收款者之间流通,更是为了让信誉、权益等重要信息在机构间安全地传递,形成透明、开放、共享的信息集合。中国人民银行作为经济金融领域的主要监督管理部门,应从支付科技发展得更好、更快、更广的目标出发,不断进行创新改革,牵头强化机构间合作交流,将支付科技在各机构间的应用场景打穿,进一步促进数据信息融合,减少信息闭塞。

  6.4 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支付科技服务,提高获客能力

  支付的本质并不仅限于资金转移,更重要的是能为人们提供什么、带来什么,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目前,市面上由支付科技衍生出的产品和服务都大同小异,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就需要不断地提升支付科技服务水平,为支付业务的发展搭建高端的平台。因此,优化客户体验成为支付科技扩大市场范围的突破口。各机构在原有支付科技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利用消费大数据,为消费者定制消费计划等智能服务,研发新技术对客户按照不同需求进行分类、分组管理,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在线上和线下的同时,开展个性化支付科技服务,为客户量身定制支付方案,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的支付产品研发水平,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以此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求得稳步发展。

  6.5 提升创新力度,实现多元化场景应用

  各支付机构在金融科技浪潮的裹挟中前进,要把握支付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创新支付科技应用场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在不断保持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潜在能力,使得支付科技能够在产品、服务、体制上实现创新发展,加大市场占有率。首先,要对支付科技进行底层技术的升级,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促进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掌握区块链在数字货币上的应用优势,对我国货币支付与转账进行技术革新;围绕人工智能等领域,形成配备支付功能的技术服务产品,拓展支付业务的应用空间,掌握关键核心支付技术,在更大的范围内推进智能分账系统;将先进的数据技术运用于数据检索、内部对账等场景,实现配有订单分账,提供合单、担保、零钱消费、转账等功能的支付技术。其次,拓宽数字支付应用场景,实现支付科技促进人民生活福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除了保持目前发展态势良好的业务,资本雄厚的支付企业可以通过兼并收购其他领域的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优势互补,拓展具有特色的业务体系。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支付科技广泛应用于市政交通、社保医疗、生活缴费等领域,全面结合居民生产、生活日常需求,极大丰富支付科技应用场景,从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金融行业特殊性决定了金融监管的力度需要保持一定的弹性,允许一定的市场试错空间,妥善解决创新中“成长的烦恼”,掌握好放管结合的原则,增强监管力度的柔韧性。

关闭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

2.打开微信→查找微信号

加为好友 开始支付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