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支付网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行业知识

bitget官网(bitget交易平台官网)

发布人:hao333   添加时间:2023-11-02 09:07:17

加密货币交易所Bitget将代币上架,但无法提现的风波持续燃烧。对此,TOKEN的项目方弗洛基31日晚也发布了一条长文,从项目方的角度解释了整个争议事件。

bitget官网(bitget交易平台官网)

Flocky roared at Bitget.

Floki团队表示,其实他们已经和多家大型集中交易所谈过合作。虽然这些交易所也对TOKEN抱有很大的兴趣,但他们都愿意接受Floki项目的安排,即在七天后将它们放到交易所。

弗洛基团队表示,这是正确的做法,因为彼此都是诚实可信的合作伙伴。

然而,Floki团队表示,交易所Bitget在没有通知Floki团队的情况下将令牌上架。弗洛基指出,Bitget此举是针对围绕代币的炒作,语气相当强硬。

事实上,他们不仅违反了我们关于令牌上线后七天内集中交易所不得上市的承诺,还在我们正式开始区块链的$ TERM交易前12分钟内上市了伪造版本的$ TERM令牌。

通过查看他们的$TOKEN何时开始交易以及我们何时在区块链启用$ TERM交易,可以很容易地验证这一事实。

Floki团队随后倾吐了他们的愤怒,称在Bitget将代币上架后,Bitget还谎称与Floki团队合作,并欺诈性地开放和交易了价值数千万美元的代币。弗洛基团队指出,

没有证据表明Bitget的钱包里真的有代币。

说Bitget想通过OTC解决

根据Bitget最初的公告,TOKEN的提现将在交易开始后的24小时内开放,Floki团队在帖子中推测,Bitget希望价格暴跌,以便他们可以在市场上购买TOKEN。然而,代币的价格不断上涨。

Bitget相当于赌错了方向,导致他们损失了1000多万美元。因此,他们拒绝打开取现,试图争取时间。

随后,Floki团队表示,他们一直试图联系Bitget的官员以取得联系,但Bitget的高管在建立沟通渠道方面进展缓慢。最后,Bitget提出以市场价90%的折扣从TokenFi的国库购买他们需要的代币。

Bitget也承认需要10亿TOKEN(价值约2000万美元)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填补他们的空白,但这一举动让Floki团队无法接受,他们认为这显然是Bitget团队的错,但损失应该由项目方承担。

质疑Bitget的赔偿能力

在推文的最后,Floki团队表示,他们质疑Bitget的补偿能力,认为这种规模的交易所可以从用户那里筹集超过1000万美元的资金,但没有办法从连锁店购买真正的代币给用户。

这表明风险管理不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目前的市场上,仍有像FTX这样的交易所。

FLOKI团队还指出,Bitget必须发布可验证的链接,以便用户可以查看他们的令牌持有量和历史记录。他们也完全怀疑TOKEN不是单一事件,并认为Bitget必须公布他们的Floki立场。

火币(HTX的曾用名)曾经上架过空气币。

以孙为首的火币此前也曾上架过圆周率币交易对,但双方的合作并未得到圆周率团队的证实。被加密界戏称为“空气币”,火币也有早期开通Abritum(ARB)交易的记录。

但是,这种令牌之争的性质与Bitget并不相同。

Bitget回应:项目方涉嫌操纵价格。

现Bitget交易所10月31日公开回应如下:

TokenFi(代币)代币交易开始后,我们观察到货币价格剧烈波动。当晚开放的DEX移动池中只剩下价值不到2000美元的代币,涉嫌恶意压缩流动性操纵市场价格。另外,

在对项目的进一步审核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令牌经济不透明、发布周期不公开等问题。本着对用户负责的态度,经过综合评估和考虑,Bitget决定移除TokenFi(令牌)令牌。

并针对持有Bitget中令牌的用户推出回购计划。具体安排如下:

10Bitget已于2023年10月31日16:00(UTC 8)暂停TokenFi(TOKEN)代币充值及交易服务,取消所有委托挂单;

2.Bitget将以2023年11月7日16:00 (UTC 8)前5天内(10月27日至10月31日)TokenFi(TOKEN)代币的最高收盘价为基准。

即1TOKEN=0.00605002USDT,用于回购;

3.为了简化用户操作,我们会在约定时间之前,将用户账户中的代币以回购价兑换成USDT。如有疑问,欢迎随时联系7*24在线客服。

11月1日进展:Bitget完成令牌回购。

Bitget对动态区表示,对Floki团队的声明不再做任何回应,以上述公开处理方式为准。根据交易所最新公告,所有用户已完成TokenFi(代币)1日最高收盘价的回购。

即1个代币=0.00605002美元。并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项目审核,对创新区挂牌的代币进行持续跟踪监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