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支付网首页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支付知识 >

第三方移动支付与银行支付移动化(概念介绍)

添加时间:2022-05-18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成为了支付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线下商店购物使用扫码支付,还是线上手机缴费充值,手游虚拟币购买支付,这些都与移动支付息息相关。本文就来介绍一下我国现存的两种移动支付模式,第三方移动支付与银行支付移动化。

第三方移动支付

  一、移动支付的概念

  “支付”这一概念可以理解为交易双方在产品互换过程中出现的交换行为,换个角度来说,这个行为是基于经济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货币债权转移的流程,一般而言,在支付过程中,会涉及到清算、结算等多个板块。

  在过去我国金融市场当中,所有的支付方式几乎都是被一些具有国家背景的银行以及商业组织所垄断,在这个过程当中,无论是个人与个人,还是个人与企业,所有的资金交易都是经过银行的清算系统来结束的。

  但是在最近几年当中,新技术的更新以及市场经济的变化,再加上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与实施,使得我国当下的金融支付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使得整个市场的价值交换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比如智能手机的迅速崛起使得移动支付领域也随之步入正轨,此时支付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物质交换,而是在向着虚拟支付领域以及线上化支付来逐渐过渡,两种不同的支付方式,其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支付环境发生了变化,支付载体也发生了创新,因此手机成为了当前移动支付领域的最核心载体,所以只要是以手机为载体进行的支付,几乎都可以被定义为移动支付。

  站在其本质角度而言,移动支付实际上是一种搭载互联网技术的电子支付模式,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提到的电子支付,这代表的是消费者基于各种电子服务设备,通过直接或者间接交易的形式来将账户资金进行转移。

  在目前的互联网技术环境下,各种移动通讯技术越来越成熟,使用便捷性也越来越高,此外,还有很多移动终端,都出现了时效性较强、个性化较为显着等特征,这样一来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差异化需求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并且还摆脱了传统的距离以及时间等方面的限制,进而使得人们的资金流动以及资金流转的效率都要远远超出从前。

  之所以移动支付能够占据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的主体地位,主要是因为它的支付载体越来越便捷,且大部分都是依托移动终端来进行交易,比如手机ipad等等,消费者在通过各种移动终端上进行购物之后,在其结算过程当中会向金融机构发送交易的指令,然后银行会基于用户的申请内容来对其账户资金进行对应的划扣,这样一来就合理合法的完成了货币的有效转移,从而使得整个交易过程更为便捷,更为安全,同时还使双方的服务质量以及体验感都得以提升,基于完成移动支付需要的有关条件下,可将其分为两种支付场景,第 1 种支付就是远程支付,第 2 种作为近场支付。

  远程支付:首先远程支付主要是说消费者通过手机或者 ipad 等终端,基于互联网环境下,通过短信、GPRS 等远程接口来与银行的支付系统相连接,进而能够借助银行的划扣功能来实现账户资金的转移。这种交易模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近场支付:而第 2 种交易场景则代表的是消费者,通过近距离的移动终端来向供货商进行资金转移,这种方式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云闪付以及扫码支付。

手机银行

  二、移动支付模式

  现如今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主体竞争格外激烈,而且这种激烈的竞争逐渐向着模式以及支付标准等层面在延伸,但就当下的广义定义层面而言,移动支付主要有两种,首先就是第三方支付及支付宝微信平台等等,另一种就是传统支付,也就是说通过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来实现资金转移,总的来说两种方式只是在交易时间和交易场所方面有所不同,另外背后的支付逻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第 1 种支付模式,在时代适应性层面以及可操作性方面要优于后者 。

  1、第三方移动支付

  第一种支付形式为现金支付,也就是说用传统的纸币来进行交易,而第二种支付形式则是通过银行系统来进行转账;另外一种为第三方支付,则通过第三方机构的担保和保证来基于国外银行签约提供的支付平台进行交易,一般情况下,第三方支付平台主要扮演的是资金中转的角色,是在过需双方进行交易的过程当中,借助平台系统来实现资金的转账,不过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注意一个环节,即采购商明确采购需求以及提交订单之后,第三方平台会从买方账户里边将货款自行划扣,然后通知供方按照既定时间进行发货。而消费者收到产品以后,确认收货,第三方平台就会将资金再转移给供应商。

  第三方移动支付需要有专业的技术平台来作为载体,为其搭建资金转移的主要场所,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要保证资金流转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通过该平台的支付系统,能够让用户在平台订单处理过程中及时收到货款,进而让账户资金实现及时转移,鉴于移动支付在应用场景中十分便利,而且用户对其可操作性也比较认可,所以目前越来越多的银行机构都纷纷与第三方机构展开深度合作,试图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来丰富自身的支付渠道,这样就可以实现在用户、商户、持卡人开户行等各方面构建一个完整支付标准的服务体系。接下来笔者将针对银行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最近几年,由支付宝以及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研发的第三方支付为首的产品越来越火爆,使得我国整体金融的发展变得格外活跃,而这些平台随着市场需求的凸显和不断的丰富,纷纷基于自身社交平台以及电商平台的基础上,通过线下线上生活场景的健全,利用个性化的支付应用和服务场景,为用户创造了一体化的支付方案,这样一来使得很多的传统银行在市场竞争能力方面有所提升,进而为之保留了更好的市场资源与优势。

  2、银行支付移动化

  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在支付模式上都逐渐向着电子支付和虚拟支付在转移,而原先采用的柜面转账,现金支票等也逐步向着移动化去过渡,其中电子支付主要以移动终端支付、自助设备支付等为主。而随着整体环境的变化以及创新,传统银行不仅仅实现了对业务模式的创新,同时还对自身产品与服务进行了深度优化。

  就当下的服务模式层面而言,一种是基于芯片卡搭载便捷式移动终端所形成的移动化支付模式,比如移动宽带手机 pay 等,另一种则是基于二维码模式下形成的扫码技术移动化产品。无论是采用哪种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满足用户多场景的支付需求,同时也能够与各种应用场景的支付要求相契合,所以银行不仅仅在扫码盒子扫码枪等智能终端方面有所创新,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来不断的丰富自己,此外还加速构建集转账、支付、缴费为一体的金融工具与新格局。

  在 NFC 模式下所取得的突破。在移动支付产业还未兴盛之前,银行曾对芯片卡有所尝试,在当时,主要是将发卡数据嵌入到终端的 SE 安全体系当中,这样一来就能够将银行卡取代,而手机支付将会成为主流,然后利用线下的 POS机等,参与到整个手机支付产业的发展进程中,不过就当下的市场情况而言,鉴于市场经营主体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很多企业都为了占据有利资源和地位,不断的创新和革新,此时,由于 NFC 对于资金要求比较高,所得只有个别银行能够满足要求,去不断探索和研发,因此大部分企业都被此卡在门外,此时,用户为了能够进一步保证交易的安全以及更具前瞻性的外部介质,都纷纷购买市场主流机型,希望能够成为首批手机支付的用户,正是如此,才使得当时的手机支付形式一直沿用至今。

  以二维码为载体的突破。为了能够在前几年的微信支付潮流下分一杯羹,银行也积极的对支付形式和场景进行了健全与优化,并针对面对面扫码转账、支付功能等进一步升级,希望能够基于用户需求下,不断的丰富自己,提升自己,但鉴于微信与支付宝两个端口太过于坚固,群众基础太过牢靠,使得银行在当时的支付领域并没有争取到有利地位和话语权。

  在这之后,越来越多的银行纷纷感觉到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将业务发展方向逐步推向第三方支付领域,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不仅仅打通了第三方支付通道,而且还在线上网银系统方面加大规划和建设力度,此外还利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加载金融功能实现了业务体系的丰富与健全,此外,围绕聚合二维码做出了进一步分解与开发,最终将“一码多付”功能变为现实,从此以后,银行才真正成为了移动支付领域中的一份子,这为其后续金融产业的进步与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

  聚合扫码支付。在 2016 年之后,二维码成为了移动支付产业中的关键,而这为银行的内部改革与外部创新提供了方向和内容,因此越来越多的银行都纷纷研发属于自己的二维码产品。站在其功能层面而言,大部分银行都比较雷同,基本都是借助应用场景的基础上通过主扫和被扫模式来实现支付,前者说的是用户自觉扫描商家二维码,这种模式一般在小微商户的交易中最为常见。

  由于市场经营主体的激烈竞争和利益分割,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个性化二维码,此时,聚合支付产品悄然诞生。在该产品刚刚步入市场之后所表现出来的成绩方面来说,主要是依靠第三方公司来实现二维码融合目标,然后在供货商展示付款信息的同时,只需要给对方一个二维码,就可以通过扫码技术来实现资金转移。在这个行为当中,不仅仅涉及到了二维码支付系统,还与其他技术有所关联。

  不过这种方式对于交易双方而言,特别是商家而言,还能够得到额外的一笔手续费。不过该模式的实施,对传统商行的用户储备以及资金储备等业务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保持市场活力和资源,银行需要对聚合支付业务进一步部署和开发。

  2017 年,该银行自行研发的“洛银付”正式投入运行。而《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工作的通知》的实施,使得这种支付模式受到一定约束和管制,此时,不仅让支付市场更为规范和健康,同时还促进了聚合支付产品的大规模发展与普及。

关闭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

2.打开微信→查找微信号

加为好友 开始支付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