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支付网首页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相关文档 >

我国移动支付的特点与现状

添加时间:2017-08-14
  一、移动支付含义。
  
  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是指基于移动网络平台,随时随地利用现代智能设备,如手机、PDA、笔记本、计算机等工具,以完成服务交易为目的的资金转移活动。
  
  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近场支付是指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在交易现场与受理终端直接完成支付信息的交互,如基于NFC和HCE的手机支付等。远程支付是指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发送远程支付指令与后台系统完成支付信息交互的支付方式,如手机银行、短信支付等支付方式。
  
  二、移动支付特点。
  
  移动支付突破了传统金融的服务边界,呈现以下6种典型的特征。
  
  (一)泛在化。
  
  移动支付突破了空间限制,使人们摆脱了实体网点和有线终端的束缚,有移动网络覆盖的地方,就有泛在的移动支付服务。
  
  (二)即时化。
  
  移动支付在突破空间限制的同时,也突破了时间的限制,通过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客户能够在“7×24”小时的任何时间享受到即时金融服务。
  
  (三)普惠化。
  
  随着手机等智能终端的不断成熟,移动支付的服务门槛也将随之降低,而服务对象的覆盖面则越来越广,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乡村农民,都能享受到普惠化的现代金融服务。
  
  (四)融合化。
  
  移动智能终端是连通线上线下交易的关键桥梁,旅游、餐饮、娱乐、购物等O2O产品的创新应用,使移动支付服务在线上与线下相互融合,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移动支付生态闭环。
  
  (五)个性化。
  
  移动支付以移动智能终端为业务开展的载体,可轻易获得终端持有者的身份、物理位置、使用习惯等私人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可有效发掘用户需求和偏好,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智能化、可定制的移动支付服务。
  
  (六)社交化。
  
  移动智能终端不仅是移动支付的载体,也是移动社交的重要工具,将社交服务与金融功能融为一体已成为移动支付产品设计的重要思维。这两年春节期间,“发红包”“抢红包”生动地展现了移动支付社交化的强大魅力。
  
  三、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
  
  (一)移动支付业务量与支付金额快速增长。
  
  《2016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显示,2016年三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364.88亿笔,金额519.69万亿元。其中,网上支付业务116.07亿笔,金额433.9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34%和0.26%;电话支付业务9 316.04万笔,金额5.6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10%和19.18%;移动支付业务66.29亿笔,金额35.3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97%和94.45%.移动支付行业正呈现井喷式发展状态,这在社交互动方面表现最为突出,据统计,2016春节期间全国通过支付宝、微信参与“抢红包”的用户达到4.2亿人,相当于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
  
  (二)“云闪付”开启近场支付服务新模式。
  
  2015年12月12日,中国银联联合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20多家国内银行机构,召开“银联云支付,引领移动支付新时代”的产品发布会,开启国内HCE“云闪付”
  
  的新时代。用户只需一部具备NFC功能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为安卓4.4.2以上版本,就可以直接在手机银行App中生成一张银联卡的虚拟“替身卡”,在线下具有银联“闪付”标志的联机POS机上完成手机移动支付,目前国内支持非接触支付的终端已达到500万台。
  
  用户在线下挥手机支付,无须手机联网,不必打开任何App,只要点亮屏幕靠近POS终端即可支付。“云闪付”通过动态密钥、云端验证等多重安全保障,支付时不显示真实银行卡号,可以有效保护用户隐私及支付敏感信息。
  
  (三)移动支付依托的技术介质日益丰富,服务方式日益多样。
  
  从将芯片内嵌到手机,再到嵌入SIM卡,直到舍弃物理卡片直接在云端生成,移动支付所依托的介质在不断变化。同时,移动金融服务渠道与服务方式日益多样。随着Apple Pay,Samsung Pay,Huawei Pay的加入,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越来越丰富,以扫码派、闪付派为主体的产业格局也基本形成,银联、银行及手机厂商成为闪付派的主要服务主体,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互联网企业成为扫码派的主要服务主体。
  
  (四)移动支付助力农村金融较快发展。
  
  《2015年农村地区支付业务发展总体情》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农村地区个人银行结算账户33.04亿户,2015年净增5.73亿户,增长20.98%,人均3.55户。截至2015年末,农村地区网上银行开通数累计3.56亿户,当年业务105.46亿笔,金额150.44万亿元。手机银行开通累计2.76亿户,当年业务31.49亿笔,金额13.68万亿元。移动支付有望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破除农村金融发展的障碍,推动我国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快速发展。
  
  (五)移动支付对互联网支付的替代效应显现。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6)》显示,在2015年,国内银行的移动支付业务笔数与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05.86%和379.06%;而支付机构则同比分别增长160%和166.5%.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业务金额占网络支付总业务金额的比重分别为67%和33%,2015年则分别为53%和47%.移动支付业务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说明移动支付业务对互联网支付业务产生了一定的替代效应。
  
  (六)政策环境积极支持和鼓励移动支付创新发展。
  
  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要求大力发展移动支付。2014年,人民银行就《关于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广泛征求意见。2015年,人民银行出台《关于推动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移动金融发展的方向性原则和保障措施。此外,移动支付系列标准的发布、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的建成以及移动金融创新应用试点,均为我国移动支付技术创新与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培育环境。
关闭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

2.打开微信→查找微信号

加为好友 开始支付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