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支付网首页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生物识别技术下智慧支付体系的构建分析

添加时间:2022-09-28 19:58

  一、引言

  近年来,生物识别技术发展迅速,被广泛应用于身份认证、安全门禁、线上线下支付等领域。鉴于人体生物特征的稳定性、唯一性和不易复制性,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支付领域的运用,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安全、快捷、有利的途径,用户不必再记住复杂、繁琐的支付密码,也无须携带银行卡等支付介质,甚至不需要携带手机,极大地改善了用户支付体验。

  以支付宝、微信、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以及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纷纷研究布局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并将生物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开户、支付、借贷等多个领域。近年来,部分商业银行陆续推出的无人银行、智慧银行网点等也是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集中体现。

  在多元化消费场景融合发展下,以指纹识别、声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为核心载体的智慧支付方式逐步兴起,通过智能终端、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供多样化的支付场景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无停顿、无操作、无等待的“无感”支付体验。同时,还能够收集用户支付、消费行为等多维度数据并运用于数字化运营。

  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智慧支付能够广泛应用于超市购物、休闲娱乐、医疗卫生等各类生活场景,对于提升支付安全性、便捷性,推动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物识别技术概述

  (一)生物识别技术相关概念

  1.定义

  生物识别技术是指对人体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进行识别的一种技术。通过对声学、光学、计算机技术、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的有效融合和运用,将人体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并用于个人身份鉴定。

  2.常见的生物识别技术种类

  目前,常见的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有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掌纹识别、静脉识别等(见表1)。

表1 不同生物识别技术的优缺点比较

不同生物识别技术的优缺点比较

  (1)人脸识别技术。

  人脸识别技术是综合运用数字图像、视频处理、模式识别等多种技术,基于人体的面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具有非强制性、非接触性、并发性等特点,是生物识别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之一。

  (2)指纹识别技术。

  指纹识别技术是依据不同人体拥有的不同指纹纹理,并通过比对不同指纹图像之间的多个全局特征和局部细节特征,从而确定身份的一种认证技术。指纹识别技术是目前研究最深入、应用最广泛、发展最成熟、性价比最高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

  (3)虹膜识别技术。

  虹膜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眼中的虹膜纹络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虹膜识别技术具有高精确度、高稳定性、非接触性和不易伪造等特性,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身份认证方法之一。

  (4)声纹识别技术。

  声纹识别技术是利用人体发音特征,把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计算机识别后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生物识别手段。声纹识别技术具有语言获得方便、识别成本低廉、适合远程识别、算法复杂度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话银行、智能门禁等业务领域。

  (5)掌纹识别技术。

  掌纹识别技术是利用人体手掌纹路的唯一性进行身份识别的技术。掌纹识别技术具有采样简单、图像信息丰富、用户接受程度高、不易伪造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考勤、身份认证等方面。

  (6)静脉识别技术。

  静脉识别技术是利用人体静脉血管对近红外线的吸收作用来取得静脉血管的图形,再转化为特征码进行身份认证的技术。静脉识别技术具有高防伪、高精度、非接触、受外部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在学术界和产业界备受青睐。

  (二)金融领域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现状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公司率先试水新型金融科技应用,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也主动寻求智慧化转型,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指纹支付、刷脸支付等支付方式方兴未艾,各式各样的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正刷新着人们的金融消费体验,不断加快金融业的智慧化进程。

  1.互联网金融行业

  互联网企业率先开展了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2012年,支付宝开始尝试生物识别线下支付,并于2013年率先推出“声波支付”功能,之后两年又相继推出“指纹支付”和“刷脸支付”,并提出建立“空付”概念系统,该系统不仅能识别人脸等生物特征,并能拓展至“万物”识别领域。

  2014年,百度钱包发布了“拍照付”和“刷脸付”,其后又推出了“声纹支付”和“指纹支付”。2015年,微信也增加了“指纹支付”功能,并于2016年公布了生物认证开放平台,旨在帮助开发者迅速实现生物认证功能。

  在指纹支付、刷脸支付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线上支付后,支付宝、微信分别于2018年底和2019年初先后推出了名为“青蛙”和“蜻蜓”的线下刷脸支付终端,正式拉开刷脸支付线下商业应用大幕,用户只需在专用设备上“刷脸”即可完成支付,进一步提高了支付便捷性。

  根据互联网身份认证联盟公布的数据,2019年8月,该联盟“指纹+人脸”识别用户总数超过4亿,比2018年底增长30%。

  2.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

  为顺应智慧化转型,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也纷纷将生物识别技术纳入研究范围。2015年,民生银行推出手机银行指纹支付服务,应用于缴费、话费充值等业务场景,成为国内较早实践生物识别支付应用的商业银行。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商业银行的客户服务、风险管控等领域的大量线上和线下场景,包括柜面交易(身份识别、大额交易核实确认)、自助设备交易(刷脸取款、转账等)、手机银行(指纹、刷脸登录、远程开户、转账等)、电话银行(声波识别登录等)等。

  2018年以来,银行业不断深化生物识别技术在网点、APP等自身渠道的应用,并积极拓展零售、交通、医疗等线下消费场景的应用。2018年1月,建行深圳分行推出基于人脸识别的“0付”自动售卖机,通过输入手机号码后4位,而后人脸验证即可完成支付。2018年5月,工行在南京大学和南京艺术学院进行了刷脸支付试点。

  2018年7月,农行重庆分行推出超市无感支付体验点,客户注册开通“人脸识别应用服务”后,可“刷脸”进入该超市并通过刷脸进行支付结账。2019年1月,建行在上海张江有轨电车试行刷脸支付,将刷脸支付融入公共交通场景。

  2019年5月,上海银行携手华山医院打造“智慧e疗”服务示范区,患者只需“刷脸”,便可自助完成实名认证、建档、挂号、缴费等流程。银行通过构建“网点+APP+场景”经营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提升了客户黏性。

  此外,基于金融科技的发展,商业银行纷纷推出“5G智能+生活馆”“科技+生活”“未来银行”“远程智慧全能银行”等智慧银行网点。

  2018年4月,建行在上海推出首家无人银行网点。此后中行等多家银行先后推出新型智慧网点,这些网点中大量运用了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基于这些技术,客户一踏入网点大门,客户年龄、性别及客户标签信息即被有效识别,从而实现银行与客户的一对一差异化交互。

  三、生物识别技术在支付领域应用的前景分析

  随着金融科技快速发展以及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生物识别技术在我国支付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同时,伴随着生物识别技术本身的逐渐成熟、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应用成本的持续下降以及大众支付习惯的转变,生物识别技术在现代化支付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一)政策支持持续加强

  我国高度重视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优化企业开户服务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文件,不断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行业布局和发展,为生物识别技术的创新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识别技术不断进步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快速发展,与生物识别技术深度融合,推动生物识别技术不断进步、日益成熟。人脸识别借助深度学习、数据挖掘技术,识别通过率可达99%以上,结合高精度3D传感及面部图像采集设备,识伪能力大大提升。

  声纹识别依托算法迭代、模型升级等优化措施,初步解决了识别准确率、稳定性等问题,已支持对千万级以上容量的声纹库开展秒级检索识别。同时结合指纹、面部、虹膜、静脉、声纹一种或多种的生物多模态融合识别技术应用不断深化,使得生物识别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三)产业链逐步完善

  生物识别技术的运用及推广,带动生物识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产业链持续完善。我国科技企业不断加强生物识别技术的研发,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2018年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人脸识别算法测试中,我国企业和科研院所包揽了前5名。同时,生物识别市场主体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产业链逐步完善并不断拓展。

  (四)应用成本持续降低

  生物识别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大幅拓展,推动了应用成本的持续降低,从而为生物识别技术的大规模商用奠定了基础。以生物识别技术重要的应用——智能手机为例,2014年配置指纹识别功能的手机上市,单机市场价格达到六七千元。

  2017年具备3D面部识别解锁功能的手机推出时,单机市场价格在五千元以上,而当前部分千元以内的智能手机已具备上述功能,生物识别的应用成本已大幅降低。

  (五)新型支付方式接受度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及智能手机的普及运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支付方式已深入人心。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201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电子支付交易规模达1751.92亿笔,同比增长15%。与电子支付发展同步,融入电子支付流程的生物识别技术也逐步被人们接受和使用。

  以2018年天猫“双11”为例,当日成交额2135亿元,其中通过支付宝指纹、刷脸等生物识别方式完成的支付交易占比达60.3%。截至2019年9月末,支付宝78%的交易通过刷脸、指纹等生物识别方式完成,生物识别支付已逐渐成为线上支付的主流方式。

生物识别

  四、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智慧支付体系模型

  面对当前多元化的场景需求,扫码支付、NFC近场支付等传统数字化支付手段已不能满足支付及运营需求,以指纹、人脸、虹膜、声纹识别等生物载体为主要内容的智慧支付逐渐兴起。本文尝试以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为基础,构建承载线上和线下服务的智慧支付体系模型。

  (一)智慧支付体系模型架构

  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智慧支付体系重点包括准入、应用、风控三个层面,具体包括准入管理、账户管理、支付场景、服务应用、数据应用、系统风险管理、交易行为管控等七大方面,通过有效连接客户、银行、商户、第三方支付公司等参与主体,结合智能终端、物联网以及数据中心等处理中心,将支付场景多角度呈现给客户。

  同时,可以将支付数据与支付行为反馈至后台,为商户进行账目核对、客户营销、经营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1.准入管理。

  准入是相关主体参与智慧支付的前提,包括客户准入、商户准入两方面。支付服务提供方按照“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对申请加入该支付系统的客户及商户信息、背景等进行审核和实名认证,在确认合规的前提下建立智慧支付服务关系,并采集和存储客户和商户的相关信息。

  同时,建立退出机制,开展关系存续期的客户风险重检,一旦发现问题,采取降低交易限额、退出客户关系等手段防范风险。

  2.账户管理。

  账户是智慧支付的实现载体,账户管理包括账户的验证方式、账户限额设置及账户关联聚类等。已准入智慧支付系统的客户,从系统提供的“刷脸验证”“指纹验证”“声纹验证”等验证方式中选择设置自身的登录、支付交易确认的方式,作为后续交易确认的依据,同时,通过设置生物识别支付的最高或累计限额以防范风险。

  此外,对客户签约验证的其他支付机构的账户采取联动和聚合管理,提升支付便捷性。

  3.支付场景。

  日常生活场景是智慧支付推广使用的基础,智慧支付提供方根据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发针对性的功能,将智慧支付拓展接入各种应用场景。在智慧支付场景中,通过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基于生物识别的支付真正实现“无感”支付,大大提升用户支付体验。

  4.服务应用。

  在服务应用方面,客户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端APP、智能POS机、智能支付机器人、银行智能柜台等多种智能服务终端接入智慧支付系统,利用这些终端的指纹、声纹、人脸等生物特征识别功能,结合云计算等前沿科技,完成智慧支付。

  5.数据应用。

  数据应用贯穿于智慧支付的整个支付过程及后端的分析与应用。一是将生物识别技术与金融支付相结合,实现对客户身份特征信息、支付信息的多维度、多环节、实时的采集,形成基础数据。二是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聚合的海量电子支付交易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客户行为,为经营活动提供支持。

  6.系统风险管理。

  系统风险管理是智慧支付安全运行的保障,主要包括网络安全、账户保护、生物信息安全、应急处置等四方面的管理。一是智慧支付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主要载体,从软件和硬件方面做好黑客攻击、网络病毒、信息传输不稳定等风险的防范。二是通过优化算法、提升生物识别技术水平,防范针对生物识别算法漏洞的攻击,严控用户账户冒用、盗用风险。

  三是利用数据加密、分散存储等手段,强化用户生物特征信息管理,加强生物特征信息的保护。四是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在系统故障、信息泄露等事故发生时,及时有效应对处置,降低事故影响。

  7.交易行为管控。

  交易行为管控是确保智慧交易依法、合规,防范参与者资金风险的有效措施,主要包括模型筛查、交易限制、风险分类等三方面的管理。一是通过建立识别模型,对用户交易行为及关联交易数据进行筛查、分析,甄别交易涉及的洗钱等合规风险。

  二是结合交易参与者账户性质、交易特征等,对交易的金额、笔数、时间段等进行限制,防范资金风险,如对交易对手账户疑似涉及诈骗等的交易进行限制等。三是结合生物信息确定参与者的交易风险分类,并进行对应的风险防控,如对识别出的低龄参与者的支付交易进行限制等。

  (二)智慧支付体系运行机制

  1.身份识别。

  客户进入某一消费或服务场景时,商户等服务提供方通过生物传感器等识别设备,采集客户人脸、指纹、虹膜、声纹等人体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转换为数字信息并传输至后台处理器进行识别比对,后台服务器基于客户注册留存的生物信息识别认证客户身份,并进行消费全程跟踪。

  2.账户应用。

  在账户应用环节,客户注册选择关联支付渠道,智慧支付服务提供方通过系统集成或专门硬件将客户在不同银行的账户以及支付宝、微信、百度、拉卡拉等支付渠道聚合到本地终端。在支付环节,通过识别出的客户身份,选取相关联的支付账户或渠道,系统自动发送验证信息进行验证支付。

  客户不需要使用不同支付方的APP、手机银行终端等进行操作,也不需要携带不同银行的信用卡、借记卡等支付介质。

  3.无感支付。

  通过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基于生物识别的智慧支付在应用场景中自动完成客户身份的识别、购物关联、支付确认,真正实现“无感”支付,大大提升用户支付体验。

  以无人超市场景为例,通过精准识别顾客的生物特征、购物动作、购物路径,结合感应货架上的重量变化,经过匹配分析,确定顾客的购物行为,在顾客离店同时触发完成自动结算,实现即看、即拿、即走、无感知自动结账的购物体验。

  4.数据挖掘。

  生物识别技术与金融支付融合后,可将客户的实时生物行为特征及支付信息进行一一对应,从而形成涵盖金融及生活等多维度、多环节的基础数据。

  在此基础上,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聚合的海量电子支付交易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客户消费习惯、渠道偏好、消费水平,全面了解客户并预测其行为,从而降低商品买卖双方、金融服务提供和接受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为商家的生产、销售、产品研发,金融机构信用调查及信贷投放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推动零售业、传统金融业的智慧化转型发展。

  5.合规审查。

  借助预警监控模型,对用户交易行为、用户及商户的关联交易数据进行分析、筛查,结合客户、商户的基本信息、行业背景、财务状况等特征,甄别交易涉及的洗钱等合规风险。在提供便捷支付的同时,通过建立完善合规风险管控机制,确保支付安全,推动支付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6.账户保护。

  在身份验证及支付交易确认环节,应用微纹理、多光谱、运动信息活体检测等技术,防范生物特征伪造风险,并通过算法优化、识别技术改进等防范假体及算法漏洞的攻击,及时准确识别账户盗用、冒用风险,并进行实时拦截,有效保护客户账户与资金安全。

  7.信息保护。

  应用技术手段强化用户生物特征信息的管理和保护,对采集的原始用户生物特征信息进行脱敏处理,并进行不可逆加密,保护生物特征敏感信息。生物特征信息使用、流转过程中,仅向外提供脱敏后的计算结果,确保其不发生泄露。将用户生物特征与姓名、电话等关联性较高的敏感信息,进行安全隔离、分散存储,降低集中存储带来的隐私泄露风险。

  (三)智慧支付流程演示

  本文以无人银行跨境汇款及无人超市购物为例,模拟演示智慧支付流程。

  1.无人银行跨境汇款场景的流程演示

  (1)身份识别。

  客户在无人银行自助设备上选择跨境汇款业务服务选项并提供本人身份证件,设备读取身份证件信息,并运用带有红外活体检测功能的摄像头对客户进行“刷脸”,将读取的身份证件信息和识别的生物特征进行核对,验证客户身份。

  (2)账户选择。

  客户身份验证通过后,系统联网调阅客户银行账户信息和支付机构账户信息,汇总显示客户全量账户及余额信息,并智能提示出账账户,客户可自由选择本次跨境汇款的出账账户。

  (3)信息录入。

  客户可以选择或输入收款人、收款行等汇款相关基础信息。如客户曾经办理过跨境汇出汇款,可在自助设备上调出本人历史交易信息,通过关联,自动映射填充到本次汇款交易对应的信息栏位,客户可以通过修改完成本次汇款信息的填写,减少输入内容。

  (4)交易确认。

  客户通过“点头”“眨眼”等面部活动动态监测,确认本次支付交易意愿。验证通过后,系统从选定账户中扣款,如扣款币种与本次汇出币种不同,则系统按照当前汇率兑换成本次汇款的外币现汇。扣款成功后,系统将交易提交至后台处理并支持打印回单。

  (5)合规审查。

  汇款信息提交后,系统根据收款人开户行、汇款币种及本行清算银行关系等信息,自动判断并选定本次汇款的清算路径。同时,银行后台应用大数据、名单甄别、模型筛查等技术甄别分析客户交易行为和报文信息,审核判断该客户本次交易是否满足外汇额度管控,是否涉及洗钱、恐怖融资、制裁等。如发现疑似不合规,则将报文退回网点进行调查或冲正处理。

  (6)报文汇出。

  银行合规审核通过后,跨境汇款报文通过支付系统发至境外银行进行后续处理。

  (7)结果反馈。

  境外中转银行和账户行等清算路径上的每个银行对本次汇款处理后,通过支付系统向汇出银行反馈处理状态,汇款银行接收到该笔汇款状态变更信息后,系统自动通过手机短信通知汇款人直至汇款成功入账,以便汇款人及时了解本人汇款处理情况。

  (8)数据运用。

  在收集客户汇款等基础支付信息基础上,结合客户资产、账户、资金流向及涉及金融产品等数据,对客户进行画像,为银行产品营销、风险管控等提供决策支持。

  2.无人超市购物场景的流程演示

  (1)注册。

  进店前,客户通过手机APP等终端注册无人超市用户,并进行实名认证。

  (2)进店。

  客户在无人超市入口处通过“刷脸”或“扫码+刷脸”等方式验证身份,通过认证后,门禁打开,客户进入超市。无人超市系统利用生物识别技术自动识别客户,并将客户与已注册的账户信息一一对应。

  (3)选择商品。

  客户进入超市后,自助选择商品。无人超市系统利用AI视觉等技术识别客户购物行为,将客户所选购商品与客户账户关联。

  (4)支付。

  在超市出口的支付区域,无人超市系统利用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识别支付客户身份,汇总所购商品,关联客户账户,自动调用客户签约的支付账户进行“无感”支付。

  (5)离店。

  客户完成支付后,门禁自动打开,客户离店。

  (6)数据运用。

  无人超市系统将购物场景数字化,后台利用商品销售与客户信息的精准对应关系,统计分析客群、销货、购物时段等信息,进行供应链、选供货、促销等日常运营管理,利用大数据,对目标客群进行针对性的供销管理,与客户形成稳定的社群关系,实现商业运营闭环。

支付创新

  五、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智慧支付优势分析

  相比于传统支付方式中以“介质+密码”的验证方式,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智慧支付利用人体生物特征的唯一性、稳定性及“随身携带”的特点,在安全、效率、成本、服务覆盖面等方面具有显着优势。

  (一)防伪能力更强

  传统的金融安全认证技术是基于数字密码或实物介质进行身份确认,此类验证信息或介质具有可复制性、非唯一性,短信验证码可能被伪基站、木马等拦截,存在安全隐患。而生物识别技术的身份认证基于人体的生物特征,具有不可替代性,可有效防止伪造。

  同时,融合多种生物特征的多模态融合识别(如“人脸+虹膜”)和活体检测技术的发展使安全防护等级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支付效率更高

  相较于传统支付中需要经过实物介质验证、身份验证、密码确认等多个人工操作环节,智慧支付模式下,支付不再依赖实物介质,身份识别、交易确认等环节主要交由智能终端通过生物识别技术完成,识别的速度更快、可靠性更强,人工操作环节大大减少。

  在结合物联网等技术情况下,一些支付交易甚至无需输入金额,支付全程无需人工干预,真正实现了无停顿、无操作的“无感”支付,大大提升了支付效率。

  (三)成本更低廉

  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支付交易的服务、使用、风控、硬件等多方面成本,有利于智慧支付的推广和普及。一是降低了服务成本,以智能终端代替人工服务,减少了人力资源支出。二是降低了使用成本,以生物特征代替数字密码,用户不必记住那么多复杂、繁琐的密码。

  三是降低了风控成本,以生物识别技术代替人工的审核、操作,提升审核效率,同时减少人工干预,压降了人工操作带来误判、执行不严等操作风险。

  四是降低了硬件成本,融合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智慧支付无需建立广泛的实体网点即能触及大范围的使用者,节约了基建支出和运营成本。同时结合云计算技术,使用者无需建立昂贵的存储设施,通过智能终端即能接入云端。

  (四)覆盖面更广

  相对于传统支付易受金融机构实体网点布局的限制,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智慧支付大大延伸了支付服务覆盖面,促进了支付服务的普惠性发展。一是从覆盖区域看,在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普及率持续提升的基础上,移动支付已经覆盖农村及偏远地区等传统金融服务无法覆盖的区域,结合生物识别技术的智慧支付也将随着移动支付的推广而不断扩大覆盖面。

  二是从覆盖用户看,智慧支付减轻了老年用户密码记忆的负担,降低了实物介质、密码遗失风险。同时,移动智慧支付较低的接入成本和使用成本能够满足偏远地区、小微商户的使用需求,促进了用户客群的多样化。此外,基于智慧支付聚合的海量支付信息,降低了金融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和获客成本,促进了对广大小微企业和长尾客户金融服务供给的提升。

  (五)应用场景更丰富

  移动互联网技术使智慧支付的使用场景不断得到拓展,融合“生物识别+移动互联网”“生物识别+大数据”技术的智慧支付方案逐步推广至餐饮、零售、医疗、政务、停车缴费等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众多场景。随着搭载生物识别技术的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智慧支付理论上已能满足“随时随地”的支付需求。

  同时,生物识别产业链不断完善,技术持续进步,第三方生物特征数据服务提供商将逐渐增多,将为智慧支付的大规模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六、结论

  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支付方式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突破,多样化的生物识别技术被逐步推广运用到支付环节中。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基于生物识别的智慧支付不仅给人们带来更加便捷的支付体验,同时推动了商业模式和金融服务的转型。

  本文基于对生物识别技术特点的分析,构建了以该技术为基础的智慧支付体系。研究表明,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智慧支付具有很强的场景特点,符合支付行业发展的方向,智慧支付的推广应用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奠定了金融基础,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提升。

  一是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智慧支付具有很强的场景特点。智慧支付能够嵌入日常的生活场景中,支付工具和生活场景深刻融合,支付交易过程本身被淡化,用户能够更好地享受便利与服务体验。

  二是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智慧支付符合支付行业发展的方向。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及科技与金融融合的不断深化,基于生物识别的智慧支付不断吸收和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科技成果,使得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同步提升,有力地推动了支付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是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智慧支付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奠定了金融基础。近年来,随着智慧城市、智慧政务平台等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工作、生活场景纳入了互联网平台进行处理,涉及人们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而这些场景都离不开金融支付服务。智慧支付基于生物识别的特征,实现了支付与各类场景的有效融合,满足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金融需求。

  四是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智慧支付的推广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提升。相对于传统的支付模式,智慧支付“轻介质”“轻载体”的特点,便于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支付体验。同时,产生和聚合的大量支付、行为数据能够用于更深层次的分析,为客户营销服务、商业模式创新等提供决策支持,深化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运营,促进生产力的提升。

  与此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智慧支付作为新兴事物,一方面具有很高的技术依赖性,另一方面因涉及金融支付、金融服务,又具有很强的制度依赖性,其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生物识别技术稳定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有待提高,生物特征信息保护有待加强,行业应用标准不全,监管制度有待完善等。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生物识别技术在支付领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闭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

2.打开微信→查找微信号

加为好友 开始支付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