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支付网首页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银商二十年:一部微缩版的中国支付发展史

添加时间:2022-12-16 14:30

“通过数字化转型,银联商务已经从一家支付机构,逐步成长转型为一家科技公司、数据公司。”

12月9日举行的银联商务2022年纵衡论坛上,银联商务党委副书记、总裁王炎方如此描述银联商务的企业发展路径。作为中国支付产业的领军企业,银联商务的发展一直备受各方关注。今年,也是银联商务成立20周年,其发展路径也值得支付行业借鉴,而银联商务的发展也是中国支付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缩影。

支付是国之基础

许多新进入支付行业的人时常会问,支付是什么?

这在约30年前我国开展金融电子化时,也是困惑金融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彼时,国家领导人指出,金融电子化是实现我国金融管理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既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也有利于法制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1993年,“金卡工程”启动,国家通过一系列手段,推动我国金融电子化升级。而在金卡工程前一年,在引入世界银行的技术和资金援助之后,央行正式启动CNAPS(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项目。

早期来说,金卡工程最主要的任务之一,便是推动CNAPS项目及其他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落地。而CNAPS太过重要,这是支付的最底层金融基础设施,这犹如百米高楼的基础,只有基础打好,日后建起的大楼才能稳固。

从1992年项目启动,到1996年动工建设,再到2002年试运行,CNAPS用了十年的时间来阐述,支付是国之重工,是基础的基础。它关乎国家的方方面面,容不得一点马虎。

而就在2002年,金卡工程进入第二阶段,即成立银联,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执行政策,那么通过银联,金卡工程将实现支付的市场化转变。许多支付老人回忆,银联成立时,许多各地的金卡工程相关办公室,就地改换招牌,变成银联分公司,人员不变,然而性质变了。

银联的成立只是开始,彼时积累十多年的支付难题正在等待银联和即将成立的银联商务去解决。

支付是联网通用

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第一张银行卡。中国进入银行卡时代,然而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空白市场下的“鸡与蛋”问题。

即银行卡数量与商户支持情况的矛盾,一方面,如果没有足够的商户支持银行卡收单,银行发行的动力不足,而且需要较高的发行成本;另一方面,如果市场上银行卡数量不足,这种新兴的支付方式普及度不高,商户不愿意支持银行卡收单。

拥有实力的银行看到了银行卡发展的趋势,投入人力与物力发展发卡和收单两侧市场,于是在发卡数量和商户数量上有足够优势。但这也出现了不同银行的卡和商户不能互通的问题,一个大型商户收银台,拥有几个甚至十几个POS的“一柜多机”成为了常态。

正是在这国内收单业务发展初期,为了促进银行卡的联营和发展,给持卡人用卡提供更为便利的支付受理环境,1993年6月,国务院正式启动“金卡工程”,先后在上海、北京、天津等18个城市建立地方性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

2002年,为进一步推进联网通用,中国银联成立,合并了全国银行卡信息交换总中心和18家城市(区域)银行卡网络服务分中心,从支付系统建设层面夯实了基础,标志着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新体制正式形成。同年,中国人民银行启用大额实时支付系统。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又同步启用了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国内支付系统逐步完善。这对于国内电子支付受理环境的建设来说,无疑具有划时代意义。

但实现清算、标准统一,解决“一柜多机”后,仍然面临着市场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对于银行来说,统一的市场也就意味着原来封闭生态壁垒打破,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银行更加专注于发卡业务,拓展其他金融增值业务,投入产出比更高。鉴于受理网络建设初期机具、人力等高昂成本投入,银行早期对收单业务不太感冒。

关闭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

2.打开微信→查找微信号

加为好友 开始支付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