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支付网首页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支付服务主体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添加时间:2022-05-23 09:55

  数字化转型是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反馈的闭环,打通不同层级与不同行业间的数据壁垒,提高行业整体的运行效率,构建全新的数字经济体系。中国人民银行于2019年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提出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进一步增强金融业科技应用能力,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支付服务主体要主动顺应趋势,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在技术方面,支付领域数字化转型呈现三大趋势:一是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支付生态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试点落地,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底座更加坚实稳定;三是随着支付服务主体在科技方面的不断投入,新技术与金融业务的不断融合催生出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以NFC、条码、刷脸为代表的支付方式不断涌现升级,提升支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支付场景不断丰富,更能满足用户精准、便捷、多样的支付需求。

  在机构方面,支付服务主体数字化转型呈现三大特点:一是支付佣金趋于稳定,支付行业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演变,需要探索利润更高的产品;二是支付服务主体亟待提高产品研发效率,增强用户黏性,破解同质化竞争问题,逐步向全场景模式转变;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已深刻影响了我国居民的支付习惯、消费模式等,倒逼支付服务主体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快速发展,从服务、运营等方面拥抱数字化转型,提高支付行业数字化发展水平。

支付服务体系

  1、支付服务主体数字化转型现状

  目前,支付服务主体数字化转型仍处于起步阶段,其中数字化领军企业由于拥有更加雄厚的科技实力、更加开放的平台、更加丰富的业务产品和场景,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1)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通过云计算架构、微服务、中间件等,降低计算成本、提高资源快速整合能力和计算承载量,加强开放协作。例如,中国银联十几年来在云计算领域持续研究探索,目前已有超过500个系统上云,产业伙伴可使用银联自有的技术或作为服务提供方加入银联云网络,共同打造互联互通的产业生态。银联云依托丰富的运营能力,通过多地多中心智网互联方案以及七层安全防护体系提供金融级安全服务,从网络设备、服务器芯片到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服务实现全栈自主可控。

  二是通过打造企业级中台服务,打破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烟囱式的IT架构,打破数据孤岛,为应用、运营等提供技术支撑。例如,阿里巴巴搭建双中台架构,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相辅相成。业务中台通过用户、商品等十几个业务中心,将后台资源进行抽象、包装和整合,转化为便于前台使用的可重用、可共享的核心能力。数据中台接入业务中台,完成海量数据的存储、清洗、计算、汇总等,提供数据处理能力和数据分析产品。

  三是通过数据加密、大数据智能风控、风险态势感知等手段,进一步提升在数据、网络、交易、APP等方面的安全防护水平,加强金融安全体系建设。例如,民生银行通过建立威胁感知平台,在账户开立过程中,对生物特征仿冒、位置欺诈、注入攻击等行为进行识别,感知客户端风险并采取不同处理措施。在信贷业务中,通过埋点数据、知识图谱等方式,判断客户填写行为是否异常、是否存在隐蔽的欺诈行为。银联商务通过整合关联图谱、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构建关联网络,提升挖掘分析能力,每天对交易数据进行自动化侦测,实现在支付反欺诈领域的无监督应用。上海汇付采用全自动配置引擎,从卡号、时间等因素自动区分优质商户和风险商户,并快速建立黑名单,大幅缩减规则生效时间。

  (2)提升运营体系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工商银行在疫情期间利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技术提供7×24小时服务,实现每日息费调整工单的批量化、标准化处理,大幅缩短投诉工单处理时间,保证业务不中断。通过应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技术推出智能客服产品,驱动客户服务的智能化改革。内部建立面向全行员工的远程响应服务平台,形成“智能+人工+专家”多位一体的业务支持体系,为一线经营提供实时在线的服务支持。易宝支付通过系统改造、OCR识别、电子化签单等方式,实现商户入网工单自动化渲染,减少人工审核时间成本以及人为错误配置影响商户正常使用情况。

  (3)优化客户服务体验

  一是利用数据生产要素以及算法模型的迭代优化,让客户享受更便捷的金融服务。例如,招商银行通过一站式办理、千人千面等个性化服务,支撑获客、营销、风控、审批、评级、授信等流程,让客户可在手机APP中快速高效开展支付、转账、理财等金融业务。微众的微粒贷通过科技手段,用户无须抵押和担保,并可以选择5期、10期、20期三种分期归还方式,按日计息、提前还款免收违约金,借款后的客户服务通过智能客服系统,97.9%的客户请求能够通过智能云机器人客服处理。

  二是聚焦业务模式的智慧再造,让客户享受更有温度的金融服务。例如,南京银行通过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对人工客服海量信息进行分析。浦发银行通过识别用户声纹、面部特征等识别技术,使人机交互更智能,用户办理业务更方便。

  三是打造开放生态,让客户享受更有场景的服务。通过Open API、SAAS、H5、公众号、小程序、SDK等方式建设开放平台,结合场景特点推出行业或场景定制解决方案,构建多元化服务生态。例如,工商银行已开放1900余个应用接口、120余项产品,金融服务已连接教育、医疗、交通、物流、工业等行业。光大银行通过云缴费、云支付等支撑线上服务新模式和新渠道快速发展。平安金融壹账通云权益平台通过SAAS模式向中小银行提供积分消分、客户分群运营、海量权益库、统一清算结算等订阅式功能服务,实现精准服务、全方位触达,有效赋能一线机构提升权益营销效能。

  2、支付服务主体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1)支付服务主体数据治理意识有待加强

  数据安全的合法合规是支付服务主体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和底线。目前,部分支付服务主体在数据治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过度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二是在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等方面仍有欠缺,数据质量有待提高,数据流通性有待加强;三是对金融信息技术软硬件设施的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将数据与土地、劳动、资本、技术并列为五大生产要素。2021年9月1日,我国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2021年11月1日,我国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律法规管理体系更为完整,对支付服务主体在日常数据收集、使用、出境、运营以及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科技发展也使得数据安全风险的形态、路径和边界发生了变化,数据保护问题将日趋复杂。

  (2)部分支付服务主体需尽快补齐科技短板

  科技水平是支付服务主体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目前支付服务主体之间的技术实力差距较大,部分支付服务主体的底层科技实力较弱。一是科技部门缺乏对规划管理和技术路线的通盘考虑,现有信息系统存在修改难、维护难、集成难等问题,难以满足业务部门的需求。二是系统建设仅以满足单个业务部门的需求功能为主,持续开展竖井式和烟囱式建设,使用的公共组件、开发语言、数据库软件版本等差异较大,造成系统功能过于分散化,升级和扩展较为困难。三是开发模式使用传统瀑布式模式,交付周期较长,或是依赖外包人员进行系统开发,外包人员退场后自身人员难以进行有效衔接和后续系统管理。

  (3)部分支付服务主体内部协调与人才储备有待加强

  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数据的连接和共享,需要更为完善的组织架构、更有洞见的企业文化。目前,部分支付服务主体在内部协调与人才储备方面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部分支付服务主体前中后台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在进行内部系统优化时,对于同一系统是否存在重复建设以及是否应该统一建设的标准难以确定;二是部分支付服务主体在人才引进方面投入不足,特别是在高端数据建模、应用开发、数据安全方面人才储备不足。

  3、对策建议

  支付服务主体数字化转型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其中基础设施层主要面向物理设备和算力的管理规划;数据层更多强调数据治理和数据服务;数字化技术层利用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有效加工,适配衔接场景层;场景层根据客户群体的需求,提供个性化触达服务;同时,通过在组织、人才、运营、流程、风控、合规方面持续优化进行辅助支撑,推进支付服务主体数字化转型进程。

  (1)量身制定转型方案,完善内部架构

  一是结合自身现有优势、未来发展方向、营收规模、投入成本等因素,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阶段性工作目标,逐步迭代和更新,减少规划制定的时间成本和沉没成本。二是成立灵活敏捷的跨部门项目化组织团队,集中统筹管理数字化转型工作,缩短决策链条。在重点项目上,可成立敏捷项目组、减少审批流程,开展端到端的需求制定、研发和运营等。三是加强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建立差异化的薪酬激励机制和人才联合培养、交流机制,进一步夯实人才储备。

数字化转型整体架构图

图1 数字化转型整体架构图

  (2)深度挖掘数据价值,释放数据潜能

  一是全面梳理存量数据,加强对标定标落标管理。加强数据治理,统一数据标准,建立数据字典。二是推进数据共享,加强与公共服务领域数据的互联互通。坚持“用户授权、安全合规、最小必要、专事专用”原则,通过机器学习、图计算平台等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数据智能分析系统,通过隐私计算实现数据的可用不可见,加强机构间的数据合作。通过SAAS服务、开放平台、API、SDK等方式输出资源,做好生态共建工作。三是优化风险管理流程与产品,通过数据分析建立借款人的授信审批和风险定价模型,提供精准授信。通过区块链技术,改变主要依赖借款人财务指标进行授信的模式,重点关注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信用担保的供应链产品管理模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以及账户分类分级、识别可疑账户、倒查涉案账户等措施有效防控账户风险。

  (3)稳步提升科技水平,严守安全底线

  一是严守安全底线,保障核心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切实保障金融数据和个人隐私安全;在碳中和背景下加快推进绿色低碳改造、管理好碳足迹,推进高技术、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特征的新型数据中心建设。二是加大研发投入,在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数据库、中间件、软件等方面提高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水平,努力破解“卡脖子”难题。在系统架构上采用微服务以及组件化方式,将内部系统进一步解耦,实现功能模块化;可自行搭建或采购云计算平台,探索将云原生技术深入机构的业务场景;建设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提高内部数据的共享程度,沉淀可共享、可复用的业务能力;建立敏态稳态研发管理体系,推进开发测试运维一体化,提升应用服务的研发和运维效率。

关闭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

2.打开微信→查找微信号

加为好友 开始支付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