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支付网首页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银联发布《2021年移动支付报告》,二维码支付使用超9成

添加时间:2022-03-23 10:08

  中国银联日前发布《2021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研究报告》,这是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及支付机构连续第十五年跟踪调查全国消费者移动支付安全行为情况。报告显示,受访者使用二维码支付比例继续提升,较去年提升了11%,已超过九成。

  移动支付已基本涵盖百姓生活主要消费场景。研究报告显示,在这些场景中,较为活跃的是商场、便利店及餐饮类中大型实体商户;公共缴费(水电煤、网费等);小摊贩、菜场、水果店等小型实体商店;交通出行(地铁、公交车、出租车、飞机、火车等);综合电商平台等,受访人群覆盖率超过六成。在移动支付验证方式中,指纹、刷脸等生物识别方式认可度最高,其使用率已经超过数字密码验证方式。

银联

  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移动支付呈现四大新特点:

  一是移动支付惠及城乡居民主要生活场景,城乡受访人群收入与移动支出呈现分化态势。一线新一线城市受访者生鲜电商、社区团购场景城市居民表现活跃,收入与移动支付支出表现为“双增长”;四五线城市及乡镇受访者更青睐直播购物,但收入与移动支付支出表现为“双下降”。

  二是受访群体人均损失金额下降,但受损人群范围有所扩大。“跑分”和“网络博彩”受损情况明显改善,受损人群比例及损失金额明显下降,遭遇直播诈骗和炒作虚拟币受损的人群涉及较广。

  三是“睡眠卡”潜藏账户风险,贩卡风险治理遇新挑战。遭受资金损失的受访群体中,超过3%受访者表示曾出借过银行卡谋利,主要集中于学生、小微企业主、自主创业者等群体。

  四是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有所改善。受访数据显示,个人信息泄露和个人信息被过度采集问题有所改善。其中,大学生群体值得重点关注,受访大学生群体平均遭遇3种以上侵害个人权益的情况。

  1、移动支付便民工程深度布局普惠城乡

  2021年,移动支付已经基本覆盖日常生活主要场景,此次受访人群数据显示,实体零售和电商平台(综合电商及生鲜电商)依然是消费频次表现突出的场景。值得注意的是,三四线以下城市对移动支付的表现出更高的依赖度。一线城市居民月均移动支付支出金额超过5000元,在月均消费额占比超过八成。而五线城市居民月均移动支付支出金额在3000元以上,在月均消费额中占比高达9成。

  2、人均损失金额下降,但受骗人群范围有所扩大

  调查显示,受损群体人均受损金额降低约270元,但受骗人群占比较2020年增加6%,约占总人数的1/7。其中00后、60岁及以上留守老人、农民、网店店主、企业主、自主创业者、服务业等人群受损比例较高。从欺诈方式来看,主要表现为网络直播和虚拟币投资。数据显示曾遭遇过网络直播诈骗的受访群体占比约为11%,平均损失金额超过3500元,其中老年群体遭遇大额欺诈损失比例较高。在参与虚拟币活动群体中,45岁以上人群、小微企业主、自主创业者、学生等群体的占比排名靠前,上述群体因此而发生损失人群比例也高于平均水平。

  3、非法买卖账户暴露新风险 风险账户治理挑战显现

  国家“放、管、服”政策引导下,监管部门持续推进优化银行账户开户流程,并取得积极效果。而与此相对,各类犯罪活动为转移非法资金,通过各种非法渠道大量购买、获取他人账户。在做好账户服务的同时,防控账户买卖风险,成为支付产业面临最具挑战的新问题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同时办理了多张银行卡,其中有些卡片因为利用率低成为“睡眠卡”。本次调查显示,存在多张“睡眠卡”的受访者遭受资金损失的概率更大,受访群体有超过3%的持卡人曾出借银行卡牟利,00后、小微企业主、自主创业者群体比例偏高。同时,出借银行卡的人群发生损失的概率更大,损失的金额更高。从此次调查的数据来看,办理银行借记卡数量过多的受访者更容易出现“睡眠卡”,与账户风险呈现相关性。其中,拥有10张以上银行卡且发生损失的受访群体,人均损失金额超过3000元,高出受损人群平均损失金额的50%。

  4、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有所改善,大学生群体值得关注

  受访数据显示,全年未遭受过权益损害受访用户占比较去年提升了3%。其中,消费者反映较为突出的个人信息被过度采集和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有所改善,受侵害人群比例分别下降6%和10%。值得关注的是,受访大学生是感受到个人权益受侵害种类最多的群体,平均会遇到3种以上的侵害其权益的行为。

关闭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

2.打开微信→查找微信号

加为好友 开始支付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