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支付网首页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相关文档 >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新

添加时间:2015-03-17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形势迅猛,原有金融格局出现了重大调整。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与金融结合的新兴领域,已展现出智能贷款搜索、p2p 贷款平台、第三方支付等多种模式,并演变为金融网络化、网络业务金融化及混业经营等多元化发展格局。在这种新背景的影响下,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营销思路乃至服务理念等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所以,商业银行如何更好地完成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模式变革用以发挥自身的规模效益,如何以创新机制为依托完成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中的华丽转身,如何迎接挑战、变危机为转机,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新时代金融改革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挑战。

  1. 对“二八法则”的冲击。传统金融行业一直被人们看作为富人提供专属服务的行业,绝大多数商业银行会把高净值客户和较为富裕人群作为自身的主要目标客户群体。银行普遍认为,20% 的重要客户就可以为企业创造 80% 的巨额利益,由此导致在银行界“二八法则”一直被视为重要的金科玉律。

  而在互联网金融世界中,数量众多、范围广泛的中小客户反而成为其主要服务对象,它们以草根金融为思维特质,发展网络信任机制,通过抓小赚大、积少成多的策略充分发挥“长尾效应”,由此也对银行界固有的“二八法则”形成了重大冲击。

  2. 来自数据应用的压力。在传统时代,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建设虽有进展,但并没有实现质的突破。

  数据管控基本处于“鸡肋”状态,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而现阶段,以“开放、分享、平等、交互”为特征的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已造就了“得数据者得天下”的大势,大数据的战略意义日益得到凸显。通过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实现精准化管理也已经成为银行业的共识。为此,解决数据的掌控、应用、升级与安全,使非结构化数据资源实现有效整合,挖掘潜在数据的巨大宝藏等问题都会极大挑战商业银行的管理智慧。

  3. 来自业务创新的风险。如果说传统时代的商业银行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实行闭锁式创新,那么,应该说以平台节点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中的各主角就是集合网络优势推行开放式创新的典范。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导致金融脱媒,这对于商业银行原有的核心业务“存汇贷”及商业银行“一家独大”的帝国地位都会有所动摇; 另一方面,在去金融中介化的同时,商业银行也会面对泛金融化和全面智能化的危机,相比互联网金融建立的独特投融资渠道及异彩纷呈的客户争夺战,如何构建多向产品维度弥补竞争弱势,如何强化业务经营能力提高表外业务收入水平,如何通过业务革新扩大市场影响力,这些问题的解决会使商业银行承担一定的风险并面临诸多考验。

  4. 来自政策调整的挑战。鉴于互联网金融的勃发状态,为避免其过度的野蛮生长引发风险集聚,政策制定及监管部门在发布互联网金融产业扶持政策基础上,定会陆续出台与电子金融发展相关的规范条例及风险防控制度,对于新的金融业态也需重新进行定位、评估与考量。由此而来,传统的金融体制与监管体系必将出现重大调整与变动。一方面,银行在与其他互联网金融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如何面对未来日益统一且完备的监督管理规定和共同的游戏规则需要理性思考。另一方面,在政策趋向细化和系统化的同时,游走于灰色地带的模糊行为日渐清晰,产品创新在规范化的同时也将会受到更多条块限制,所以,对于怎样更好地处理政策统一性与发展灵活性的关系问题也要审慎把握。

  5. 来自风险管理的考验。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本身都极具风险,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指数更会成倍递增,另外这种风险还具备叠加性强、扩散性大及波及面广等特征。在目前规范亟需建立但没有彻底健全以及部分监管相对滞后的情况下,民间金融机构常出现“大打擦边球”现象,非法集资、非法吸纳公共存款及其他违规操作案件时有发生,因此很容易诱发行业内的无序竞争状态乃至恶性竞争,垄断和反垄断的竞争也会层出不穷,社会信用机制也会遭到破坏。身处其中的商业银行必不能置身事外,还有可能造成殃及之祸。所以,如何做好风险管理,做到防患于未然,这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新举措。

  为了在互联网金融大战中占有一席之地,商业银行必须审时度势,积极寻求改革与创新之道。

  1. 注重数据开发,打造数据化银行,向数据要效益。目前许多商业银行存在数据分布不均、标准不一、零散凌乱等问题,数据分析被边缘化及弱化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为此,商业银行在今后的改革历程中应更重视对数据的专业化处理,以数据集中存储、事件快速反应、技术安全高效的云计算为基本架构,建立行业数据分析平台。为此,首先要唤醒沉睡的历史数据,注重对已有数据的加工、分析与提炼,摆脱数据丰富但信息匮乏的“数据囹圄”现象。

  其次,改变银行内部各部门分而治之、各自为政的局面,打破数据彼此隔离、独立维护和仅服务于特定业务的“数据孤岛”困境,由单纯探求因果的线性思维变为注重数据关联的系统思维,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形成宏观数据视图。再次,设立统一的金融行业数据标准,规范业务管理信息口径和行业信息管理规则,加强数据的制度化及有序化管理,有效解决数据信息相冲突的问题。总之,通过对数据的全面管控和统筹引领业界的技术革新,在数据工程的建设中突破信息化建设的瓶颈期,将信息负担变为数据资产,并力求捕捉新的利润增长点。

  2. 实行差异化战略,在微金融及社区银行上发力。在许多人的观念中,中国银行业总是“千行一面”,除了企业的可识别标识方面的细小差异,其余的诸如服务流程、产品特色,产品定位、市场偏好等方面基本一致,这种过于同质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思路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在面对瞬息万变的互联网金融时代居于竞争劣势地位的重要原因。为此,首先,应改变粗犷的市场划分方法,针对不同市场、不同地域、不同客户群体等多样的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特色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其次,要继续完善差异化的金融政策,为商业银行的产品类别、企业文化、治理结构、规章制度、机构设置等全方位的差异化管理提供可持续的政策支持,灵活运用政策监管工具,形成高区分度的行业品牌形象。再次,摒弃抓大放小的陈旧战术,要重视“三农”问题,关注县域经济、小微企业及小城镇发展,将小微市场作为蕴含重大商机的蓝海领域进一步深耕细作,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强对微金融的信贷投入力度。最后,建设社区银行,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为客户提供社区金融服务,全力渗透并占领核心零售区域,拓展零售终端客户,建立关系型服务渠道,用以弥补以往金融服务只专注于高端客户的巨大缺漏。

  3. 建立智慧银行,提升产品及行业的持续创新能力。这方面的要求主要是将发展目标由“获利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通过立体化的服务模式、专业化的客户管理及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等手段,使传统银行向智慧银行转型。首先,积极拓展线上交易,改变以物理网点为主的服务手段,创新智能终端,以“指尖金融”为突破口,提供多功能、全天候、全覆盖、零距离的金融服务。其次,通过灵敏的感应、非凡的洞察及彻底的关联,在银行的前、中、后台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和集成式的风险管理,利用流程银行、移动银行、网上银行、智能银行网点、知识管理门户的建立,开创智能终端线上服务与专业人员线下服务相结合的人文经营模式。再次,借助网络媒体、社交网络和即时通讯工具发布产品信息,宣传企业诉求,征求客户意见,根据社会消费结构及消费需求的变化,提供定制化乃至液态化的产品及服务。最后,集中各方优势,向客户和社会提供涵盖各类金融产品与增值服务的连锁式及一体化经营布局,以促成银行开放式生态系统的确立。

  4. 转变发展思路,在广阔视角中寻求合作与共赢。尽管互联网金融中的新兴企业与传统银行业之间在职能体现、支付形式、客户资源及服务方式等许多方面存在着冲突,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二者相互之间的合作乃是大势所趋。双方都必须看到未来发展形势自然不是独善其身型或非此即彼型,而是竞争博弈中的资源共享与互利双赢。所以银行也要与同业机构或非同业机构进行广泛合作,与各大电商、第三方支付及各类收单工具创新平台组建跨行业联盟,利用资源互通、交叉销售、支付合作、业务协同及项目外包等多种方式实行跨界经营的发展模式。同时,以此为基础,继续加大金融增值服务终端的创新,推进一站式财务管理应用和营销工具社会化的融合进程,以交叉性金融产品去更好地满足民众的多样性金融需求。此外,双方也可以就组织模式、管理理念、企业文化、销售策略、渠道拓展等方面相互学习、交流与借鉴,更多寻求战略合作的契合点和助力点。

  5. 加强风险管控,规制互联网金融风险隐患。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风险管控应成为金融管理及保障其持续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乃至核心内容。为此,首先,需设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使各级利益主体对银行的风险补偿能力及资产运作质量进行外在约束及监督,建立高效的外在制约机制。其次,要防范和应对技术风险,特别是加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设立必要的预警措施防治计算机病毒、网络黑客及互联网金融诈骗等道德风险。另外,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逆向选择极易带来用户信息泄露及信息失控等问题,为此需要通过技术、管理、行政等多种力量对于信息的存储、处理和交换进行全面保护,借以达到保障信息安全的作用。再次,加快个人征信系统及企业征信系统建设步伐,以数据源和数据库的完备为基础进行网络数据征信分析,将传统征信方式与互联网数据征信方式相结合,全面防范网络交易的信用风险。最后,对各类新出现的金融系统性风险及机构内风险给予全面监控,例如,今后伴随各类近场通讯设备、生物测定识别方式、云数据应用、协作式经济发展、谷歌眼镜及各类智能手表的使用、云存储普及和各类新型家庭联网设备等新领域的开发和新趋势的展现,相关的安全风险也会不断攀升,商业银行在研究新问题、开发新产品的同时必须也要采取相应手段防范新型网络金融风险的扩散。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金融大潮的冲击下,银行界应该顺势而动,正确定位,既不能因为自身的资金实力、物理网点及征信体制等固有优势而盲目乐观,也不能因为金融模式的改变和大批衍生行当的出现而悲观绝望,更需要改变不合时宜的经营方式和理念,破除对专用性资本的过度依赖,学会对社会资本的弹性运用,在与各业界的交流合作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普世金融的价值与魅力,打造完整的金融服务链条,在全面变革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并开创出全新的天地。

关闭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

2.打开微信→查找微信号

加为好友 开始支付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