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支付网首页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相关文档 >

互联网金融主要发展模式和优化建议

添加时间:2022-08-05

  从全球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仍然属于新生事物;对我国而言,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一种新型金融业务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仍有十分长远的道路可走,使其充分发挥经济辅助价值,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应该成为政府工作重点。

互联网金融

  1、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历程

  从定义上来看,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被视为“互联网+金融”,是先进科技和金融功能深度结合下的产物。从现实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模式是以中国金融发展业态,拥有特殊的金融服务体系,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金融业务服务模式。

  当前,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开放性互联网平台为金融发展提供支持,惠普金融、碎片金融、平台金融等多种新型金融模式都这一背景下诞生;而且,在平台支持下互联网金融还形成了独特的市场、服务、组织、产品、监管体系,为该模式的稳定发展和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1)崛起原因

  互联网、计算机以及移动终端的大范围普及是发展互联网经济的前提条件,而市场化理念在经济金融领域的深度应用和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也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崛起提供了机会。从现实角度来看,我国一直拥有极为庞大的金融服务受众,但基于传统金融难以满足上述主体的实际需求,所以发展适用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中小企业以及个人金融融资需求的新型金融模式势在必行。

  在这一背景之下,互联网金融模式成为“天选之子”,它所拥有的多样化产品、便捷化服务、多元化业务模式、覆盖性发展规模以及较高的投资回报率都成为其飞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模式“根基尚浅”,但却展现出巨大的适应力和发展潜力,更是金融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所以该模式获得了国家的大力支持。

  这种来自国家层面的战略支持也推动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迅速崛起。从现实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模式能够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是它符合时代发展进程,是现代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2)发展历程

  在我国,互联网金融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其发展历程与国家经济、金融发展进程息息相关。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历程可分为4个阶段:

  第一,1990-2005年,互联网金融进入起步期,具体表现为传统金融开始互联网化和硬件革新;

  第二,2006-2012年,互联网金融进入发展期,具体表现为第三方支付蓬勃发展和技术革新;

  第三,2013-2016年,互联网金融进入井喷期,具体表现为实质性金融业务发展、金融业务服务丰富和模式革新;

  第四,2017年至今,互联网金融进入规范期,具体表现为实质性监管力度加强、立法完善和监管革新。

  2、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1)发展特点

  互联网金融以互联网技术作支撑,所以这种金融服务模式的特点也与互联网技术特点有一定的共通性。在发展过程中,互联网金融模式展现出极强的高效化、灵活化特点。基于计算机的金融业务处理方式,以及标准化、流程化、业务服务体系,让金融业务的处理质效得到了切实提升;而且,互联网金融的业务类型以及产品种类持续增多,更新换代速度极快,能充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不仅如此,互联网金融模式还具有低成本、广覆盖和快发展的特点,不仅有效消除了传统金融业务模式下的金融服务盲区,推动金融资源配置优化和实体经济发展,还规避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成本激增。虽然,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势头良好,实用性价值极高,但该模式也并非毫无缺点。

  事实上,互联网金融模式展现出风险大和管理弱的缺陷,这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新型产业管控不足有直接关系。在实践中,这种不足具体表现为风控与监管不强,网络安全与信用体系风险大。

  此外,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信息方式也颇具特色。该模式可依托于社交网络上的信息精准锁定客户,基于社交网络信息的大数据分析可保证信息处理的针对性;在信息处理时,还能够借助于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缓解信息超载问题,实现海量数据的高效处理,从而进一步保障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高效性、便捷性。

  (2)整体影响

  对我国而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无疑是“双刃剑”。从积极影响方面来看,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为盘活经济市场、助力“创业创新”、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潜力提供了极大帮助。而且,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为我国的供给侧改革、金融行业发展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更让我国的实体经济焕发新生机,还使金融客户数量大幅上升,金融产品、业务类型日渐丰富,服务体系趋于完善。

  但从消极影响方面来看,互联网金融模式出现和发展,也在一定程度加剧了经济与金融发展的风险性,甚至引发社会动荡。由于起步较晚、监管不健全,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仍然存在技术、规划和监管方面的风险;互联网金融一路“高歌猛进”,使得传统金融受到重创,而在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尚未完成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这种冲击依然在持续加剧。

  而且,互联网金融出现后,小额贷、裸贷等非法贷款平台盛行,加剧了社会信用危机和金融受众的信息安全风险,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

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

  3、 互联网金融主要发展模式分析

  发展至今,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业务类型已经较为固定,各种业务模式的发展特征、服务主体以及发展前景也比较明确。从现实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业务类型极为丰富,产品种类更是不胜枚举,为此文章将结合实际对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发展模式加以分析。

  (1)第三方支付

  如今,第三方支付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让人们养成了出门不带钱的习惯,其影响力和覆盖范围可见一斑。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第三方支付可以被视为该模式的发展源头,它是网络支付中最受关注的方式,也是“互联网+支付”飞速发展的根源。

  从本质上来看,第三方支付机构是收付款主体之间的“联系人”,是支付过程中的资金中转站。平台拥有应用接口程序、依附于大型门户网站、操作便捷支付效率高、资金安全性高是第三方支付模式的主要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极强的成本、创新、竞争优势。现阶段,最具代表性的第三方支付品牌有微信支付、拉卡拉、支付宝、网银在线、PayPal。

  (2)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是一种可用于真实交易的电子替代货币,在商品、服务交易中数字货币的效用与真实货币相同。近年来,数字货币的知名度日渐升高,人们对极具颠覆性的互联网金融形式的接受度也逐步升高。

  因比特币而兴起的互联网淘金热曾席卷网络,但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丰富和互联网货币监管力度加大,这股浪潮已经慢慢退却。在数字货币发展过程中,德国政府正式承认了比特币的“合法性”,成为数字货币发展史的关键节点。

  (3)众筹模式

  与前几种发展模式相比,众筹无疑是最能发挥“团队协作”价值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所谓众筹,就是基于众筹平台,为需要资金的主体募集资金的方式。这种模式以众筹平台实现资金供需双方连接,以资金供给为纽带实现双方共赢。相比于互联网金融模式,众筹模式下资金需求方所获得的资金在构成上更具复杂性,往往来自多个供给主体。

  (4)信息化金融机构

  互联网金融当道,传统金融转型已经是老生常谈。在这一背景之下,传统金融机构纷纷转型,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进行运营流程改造或重塑,进而衍生出信息化金融机构。从本质上来说,信息化金融机构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融合的产物,更是金融创新的结果。转型前后,金融机构的服务方式、运营模式以及产品类型将发生巨大变化,信息化建设成为信息化金融机构日常工作的核心。

  在众多的传统金融机构中,银行在信息化发展方面始终处于领跑地位,由银行转型而成的信息化金融机构,已经形成了立体化电子银行服务体系,还建成数据集中工程并打造出“门户+网银、电商、金融产品”的金融电商服务模式。

  4、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优化发展建议

  上文对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从中发现我国互联网金融已经进入监管革新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技术、硬件以及模式革新已经彻底完成。为推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优化发展,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对其进行改进,不断放大模式优点、消除模式缺陷,并基于严格监管使之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1)保持信息对称性

  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决策失误的根本原因,保持信息对称性、强化发展数据综合应用是保证互联网金融模式良性发展的基石。在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中,大数据不可或缺,只有基于该技术实现多维度的数据信息,深入挖掘多层次信息价值,才能真正对高效还原数据原貌,保证信息处理有效性。这种方法极为适用于信用等级评价和信贷风险管控。

  对现代人来说,只要曾经使用网络必然“雁过留声”,基于这些记录可以完成使用者“画像”,进而量化信用做出正确的信用评价,这样一来就可以为金融领域的反欺诈和贷中贷监控提供保障。

  在实际作业环节,保持信息对称性需要基于大数据的有力支持,而金融大数据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4步:

  ①开展应用准备,完成数据准备和业务、数据理解;

  ②确定数据原料,采集个人基本信息,整理银行账户、互联网行为信息;

  ③实现数据处理,选定目标模型处理用户数据;

  ④辅助产品决策,应用分析结果完成信用评级,生成用户信用报告,并完成身份验证和欺诈检测。

  从现实角度来看,基于大数据保持信息对称性,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欺诈情况,将会为保障资金安全、推动互联网金融模式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2)提高思维渗透性

  所谓提高思维渗透性是指,深化互联网思维运用,推动传统金融经营模式转型,为互联网金融市场注入新的生机。在发展过程中,用坚持以“用户核心”原则,遵守“用户至上”运营规则,不断优化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用户体验感,使金融服务更有温度。

  对传统金融机构而言,朝着信息化金融机构转型的过程,就是重塑运营观、完善产品服务的过程,高度重视客户体验、深度参与市场竞争才能真正地在激烈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实践中,传统金融机构应该发挥其用户量大、黏性高的特质,通过进一步优化服务体验回馈客户。

  同时,互联网金融机构也需要逐步解决产品、服务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提高管理制度灵活性,逐步拓宽业务渠道推动机构发展模式创新。在此环节,应该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推动业务体系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惠普金融,使小微客户获得良好的服务体验。而且,互联网金融机构应放大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强产品多元性、业务创新性和服务互动性,以新颖的发展模式获得更多关注、增加用户黏性。

  此外,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未来发展道路上,加强市场化、产业化思维与互联网思维的相互渗透,加强平台建设十分必要;代表性企业应不断推动平台增值和衍生,进而构建商务金融生态圈。

  (3)降低发展风险性

  风险性较高是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主要缺点,所以提高发展安全性成为互联网金融从业者的共识。在这一方面,必须强化宏观监管,基于完善的立法执法体系为互联网金融监管提供根本保障。比如,通过调整上位法、完善低位阶立法和加强软化治理等手段优化互联网金融立法。在监管工作中,法律法规是依据更是保障,完善立法和保障执法应该同步进行。

  不仅如此,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安全发展还必须以完善的信用系统为依托,发挥大数据挖掘分析功能、推动金融信用体系的精细化管理至关重要。而且,保证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安全时,还应该着力消除信息泄露方面的安全隐患,让用户信息安全得以保障。

  比如,网络高素质人才,加强技术人才培养,组建高水平网络安全服务团队;持续开展系统维护与更新,增强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抗风险能力;高度重视客户财务安全,制定完善的防诈、防盗管理体系等。从现实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安全发展过程中,保证信用评级质效,保障信息、财产安全缺一不可。

  5、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和发展,为金融业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也推动了融资模式、经济模式优化和产业升级转型。事实上,基于互联网金融模式,金融服务的创新性、灵活性和便捷性大幅提升,金融实现形式得到了切实丰富。为进一步提升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服务质效,必须着力推动该模式的安全性、规范性发展,加强金融业务服务管理管控力度。

关闭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

2.打开微信→查找微信号

加为好友 开始支付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