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支付网首页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相关文档 >

我国移动支付产业链解析

添加时间:2017-09-18
  行业内普遍认可的移动支付定义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服务利用移动终端设备(手机,PAD,移动PC)为载体,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商业交易行为。从这个定义说明了产业中的关键环节:移动终端设备,移动通信网络,货物及其他服务的提供以及隐含的移动支付系统平台。
  
  产业链上各个部分环节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无论是在发展的趋势上,还是商用的速度上,以及融合创新的产业局势里都已经呈现出移动支付产业从初生快速步入了成熟发展的阶段。
  
  从图1中移动支付产业链上的各个子环节及上下游来简析下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的现状。

  
移动支付产业链
  
  对于最下游的移动终端用户来说直接面对的是软件和硬件两个环节。硬件包括手机及其他移动终端,软件则涵盖了运营商提供的网络承载服务以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各种软件应用。与其直接关联的下一环节就是由移动运营商、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和金融机构共同构建在基于移动运营支撑系统上的移动支付系统平台,也是其中最复杂和核心的环节。再向后就是由商户、机构及服务提供组成的最终环节。
  
  (一)用户及相关软件硬件分析。
  
  1.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率高,智能手机迅速发展。从2013年国内市场的手机总销量就已经达到3.9042亿部,而其中智能手机销量突破3.431亿部,占比达到87.89%;而2014年手机销量增长速度虽然出现放缓,但是总计销量达到4.4526亿部,其中智能手机的占比达到91.2%.
  
  由此可见智能手机的用户占比达到68%,而这个比率还将继续提高。而与此同时由于国产手机厂商的大力推动,智能手机的平均价格也由原来2012年的每部2880元下降到了2013年的每部2418元,鉴于2014年国产智能手机的销量大增平均价格下降的幅度更有所增大。从这些数据来看,超过68%的国内手机用户已经从功能手机过渡到了智能手机,这更充分佐证了移动支付的发展在最接近用户的移动终端环节上已经不存在阻碍。
  
  2.运营商对无线网络建设猛增,4G推动用户渗透加快。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随着近十年来国内运营商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增长,其对数据网络设备建设的投入在全年投资资本总额的占比也越来越大。运营商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从2008年的2052.43亿元到2014年的3992.6亿元;无线网的投资占比也由14.7%扩大到2014年的59.98%.2013年三大运营商的固定资本投资总额约在3754.7亿元,而2014年因4G建设启高的移动网络建设的投资达到2252亿元,也成为行业资本开支增量的主要来源。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的3G基站已经达到109.3万个,4G基站也已建设超过55万个,4G用户总数达9728.4万户。
  
  从全球已经成熟的4G服务发展历程来看,相较于3G,4G的用户渗透速度则快很多。GSM发展到一千万用户历经37个月,WCDMA是35个月,而4G经推则只有27个月。4G商用领先的外国运营商从开始4G商用到用户渗透率超越15%平均只经历了14.1个月。Verizon作为全球最大的LTE运营商,引爆LTE用户增长也仅用了两年时间。其中时间最短的韩国运营商LGU+,仅用了9个月LTE用户渗透率就突破16%,并在加速蚕食韩国其他运营商的市场份额。总的来说,数据业务将逐渐成为未来运营商的主流收入的趋势下,运营商将和移动互联网企业将会合作更紧密,关联也更深。
  
  3.OTT应用及服务的高速发展与无线网络建设互为因果,手机上网和移动支付渐成趋势,从而也推动用户数据流量暴增。运营商对无线网络投资,使得OTT(overthetop)的应用和服务有了基础承载,而OTT业务的高速发展也促使数据流量猛增,倒逼运营商的提速布局4G.在网民增长放缓背景下,高速网络服务对终端用户的推动明显,移动网络环境改善使得原来需要等待3-5S时间才能在移动终端上打开的网页及链接,在1S甚至实时就能开启,而呈现的在最终用户面前的也不再是简单的页面,而是具有复杂色彩动态图案及各项功能的应用页面甚至网络游戏,从而能实时完成各项网络操作。而工信部数据显示国内2014年的数据流量达到206231.3万G,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2.9%.手机网民达到5.57亿,而使用移动设备上网的使用率也由2013年的81%进一步增长至85.8%.
  
  2014年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3.04亿,较2013年年底增加4411万人,增长率为17.0%.与2013年同期相比,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从42.1%提升至46.9%.与此同时,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到2.17亿,增长率为73.2%,网民手机支付的使用比例由25.1%提升至39.0%.这充分显示国内网民使用移动终端进行网上支付的习惯也已渐渐形成。
  
  (二)关键环节移动支付系统平台的实现,体现了多行业发展的融合创新,但是其本身的集成性质决定了各方竞争的激烈。
  
  对于移动支付产业链来说,关键的环节就是移动支付系统平台。原有的支付平台最初是由金融行业垄断的,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各自为政纷纷推出自己的网银交易平台。虽然也能提供完成支付功能,但是对移动端用户来说既不便捷也缺乏通用性和安全保障。而外国第三方支付的出现给互联网企业带来探索的方向,国内的互联网企业出于自身移动端业务发展的需求,不可避免地开始了作为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的积极尝试。从模仿国外企业起步,其充分考虑了国内的需求和行业环境现状,最重要的是以互联网思维方式考虑用户体验,推出了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例如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的支付宝钱包应用,以手机作为载体,将每个移动端用户的手机号码与其支付账户相关联。移动终端用户可以通过电话,短信或者WAP接入移动支付系统平台进行交易请求。而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的则针对金额再次与终端用户进行确认,认证成功后操作实际的银行账户或其他账户实现支付。这一系列操作都是由移动支付系统平台所支撑完成的。2013~2014年移动支付系统平台的技术和安全环境日渐完善开始助推移动支付产业的高速发展。
  
  分析移动支付系统平台2012年前未能发展成熟的问题主要有两个。首先是移动支付标准不统一。由于移动终端基本上由通信业中的运营商把持,而完成支付的通道则由金融业中的银联垄断,两方都属于自身行业的垄断地位,均期望通过自己的优势在移动支付链条上占据主导地位。基于此两方对于移动支付标准和实现路径有很大的分歧。由于电信运营商掌握了移动终端的入口并在提供安全通信渠道的方面有很大优势,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则是在基础支付系统以及个人商家各项资源上占据主动。运营商主推的是2.4G的移动支付标准,通过手机上搭载的NFC模块实现非接触式的近场支付。而中国银联作为最大的金融支付平台主导的是13.56M的支付标准下使用特制SD卡配合手机终端实现支付。虽然运营商自主研制的2.4G标准拥有较多自主知识产权,但国内现有的商用pose机大部分都只支持13.56M的国际标准。双方的发展受到相互制约,导致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一直停滞,线下无法大规模推广。直至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了中国金融移动制度系列技术标准,双方确认了13.56M的行业统一标准,在实质上扫平了支付技术分歧的障碍。其次是运营商和银联都不希望只作为移动支付通道,但又缺乏成为移动应该用提供商且对移动支付平台全线整合的魄力。而多方角力过程中以互联网公司代表的第三方支付的出现,创新的提供了将上下游联合贯通的集成服务和平台。
  
  从数据上来看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全年交易额为742亿元;2012年的交易规模达1511.4亿元,同比增长103.7%,到了2013年移动支付交易额猛增到13010亿元,同比增长760.79%,其中仅第三方支付中的支付宝一家交易规模就已超过9000亿元。而2014年仅前三季度的移动支付业务交易规模就已经达到57292.4亿元。由此可见我国的移动支付产业链以及其上的各个环节发展趋近成熟,而2011年央行颁发第三方支付牌照开始,2012年的移动支付标准统一,移动支付系统平台的完善,都促成了行业的爆发式增长。
  
  移动支付系统平台支持完成的功能也由购物,缴费,转账,等顺延至理财,保险,医疗等其他领域,所涉及的范围扩张也十分迅速。
关闭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

2.打开微信→查找微信号

加为好友 开始支付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