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支付网首页
央行牌照  一清支付公司
个人/个体/公司均可进件
24小时服务电话
*** **** ****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相关文档 >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创新谋变的思考

添加时间:2014-05-20

  近几年来,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迅速崛起,2006年,国内第一家人人贷公司宜信成立;2010年,阿里巴巴成立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平安集团与阿里巴巴、腾讯共同成立合资公司……一时间,一个时髦词汇——“互联网金融”脍炙人口,并高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上。

  “互联网金融”这一提法最早出自IT行业,指互联网企业(通常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向公众提供金融服务的行为。在最初阶段,互联网企业的存在仅仅是为了满足自有电商平台的支付需求。在传统的电子支付过程中,互联网企业的主要职能是为用户提供网上交易平台和支付平台,银行提供最终的资金结算服务。

  随着金融互联网化的深度演进,互联网企业仅提供交易平台和支付平台的职能角色发生改变,部分互联网企业开始发挥自身具有的电子商务优势,并应用“大数据”信息技术,通过数据积累与挖掘,从用户的交易信息中了解用户的销售情况及资金动向,分析用户在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和偏好。

  将其提供的金融服务渗透到转账汇款、小额信贷、现金管理、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基金和保险代销等银行核心业务领域,互联网金融的概念随之产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统一环境下的金融业务被定义为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让商业银行不得不重视并研究互联网金融模式,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经营模式。

新金融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互联网金融并不是简单的“用互联网技术做金融”,而是“用互联网思维来做金融”,是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向金融的渗透。互联网金融的特征有如下几点。

  (一)跨界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新技术的引入以及新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使得金融与互联网企业之间、金融各个子行业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

  一方面,是互联网巨头纷纷行动,率先布局互联网金融,多点开花,跨界金融服务。新浪在2013年7月推出了“微银行”;腾讯在同年8月推出微信5.0版,打通了与“财付通”的通道;阿里则拥有更加宏大的战略布局,阿里巴巴、天猫、淘宝等平台汇聚大数据,支付宝、余额宝、阿里小贷横跨银行“存、贷、汇”三个核心业务。

  同时,人人贷P2P正在蓬勃发展,在线信贷逐渐成为大型电商平台的标配。

  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的新金融经营理念和模式,给金融机构带来了紧迫感,金融机构纷纷谋求网上“突围”。建行推出了善融商务,独立进军电商;民生银行几大股东也宣布将成立民生电商;招商银行试水微信金融服务;华夏基金等各家基金公司纷纷推出“微信理财”服务。

  互联网企业努力涉足金融,金融机构纷纷争着“触网”,互联网与金融结合,带来了传统金融与新金融的跨界。

  (二)大数据

  互联网企业在“大数据”处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除资金流信息以外,互联网企业还留存了海量的客户交易数据、客户行为数据。互联网企业主要将其“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以下两方面。

  1. 为精准营销和定制服务提供支撑通过强大的数据信息积累与挖掘优势,做到产品和服务精准定位和推送,设计出对客户更有吸引力的金融服务方案,进一步增加客户黏性。

  2. 将电子商务的行为数据转化为信用数据,并以此作为依据控制信用风险。

  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利用大数据技术提供小贷金融服务所取得的成功,已经显示出基于“大数据”分析能力的竞争优势。阿里小贷敢于为10万家小企业提供贷款,就是因为它拥有海量的客户信息数据,通过数据中心集中处理阿里巴巴旗下多个平台的信息数据,让阿里小贷对企业在网上的交易情况了如指掌。

  (三)掌握入口

  所谓互联网入口,是指人们在进行上网行为时,最常或较常选择的途径之始。入口决定用户的需求、上网习惯和行为模式。互联网企业通过占领入口来占领用户,为其向金融业务渗透奠定客户基础,实现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核心业务的深度整合。

  以微信扫码为例,腾讯宣布打通旗下财付通与微信的应用通道,意味着2亿微信用户可通过扫描商户二维码的方式支付。

  二、互联网金融不是替代是竞合

  互联网企业在提供金融服务时,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形成了直接冲击。但互联网企业与商业银行各具优势,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企业和银行彼此都不能取代对方,双方是既竞争又合作的互补关系。

  (一)互联网企业的比较优势

  1. 便捷、高效、低成本

  创新是互联网企业的基因和本能。通过支付创新,满足了用户“3A”(Anytime, Anywhere,Anyway,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和任何方式)的需求,实现了便捷;通过流程创新,建设了一套高效的小微企业授信业务系统,支持从申请受理到评估审批再到放款及贷后管理的全流程处理,节省了人力和时间,实现了高效;

  通过技术创新,以“大数据”应用为支撑,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以交易数据或行为数据为依据做出信贷风险判断,减小交易成本。

  2. 平台聚合优势

  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不少颇具规模的互联网平台,包括淘宝、阿里巴巴、携程、京东、大众点评、当当等电商平台,此外还包括微信、微博、开心网等社交平台,而这些平台都掌握在互联网企业手中。互联网企业借助平台竞争方面的先发优势,严守“入口”,奠定了比传统银行更广泛的客户资源基础。

  例如,开业不到三年的阿里小贷已经为超过13万客户融资超过260亿元,这与部分地方性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规模已经差距不大。

  3. 监管套利

  需要承认的是,互联网企业的很多创新其实是绕过了现有的监管框架,从而降低了相关成本或无需遵守某些规则,因此占有了监管套利的优势。由于互联网经济形成之初处于无监管状态,因此互联网企业得以跨越过去各种壁垒。

  例如:阿里小贷就不需要受到信贷额度管控,也不需要满足资本充足率等监管要求;此外,第三方支付和余额宝也不同程度地绕开了线下吸收存款以及存款利率管制的相关规定。

互联网金融

  (二)商业银行的比较优势

  1. 线下服务优势

  旧金融模式下相关的线下支付资源仍然高度垄断在商业银行手中。商业银行拥有覆盖全国范围的庞大物理网点布局,ATM机、自助终端和POS机等线下支付终端,几乎全部都由商业银行掌握。

  2. 金融专业能力

  由于大部分金融业务都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投融资顾问、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等业务上的金融专业能力,都是互联网企业无法通过技术进步用更低廉的成本获得的。

  3. 强大的资本实力和信誉度

  在金融机构中,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最大、增长速度最快;商业银行具有成熟的治理和运作机制,受到严格监管,具有更高的信誉度。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是竞合

  由于行业和业务性质的差异,不论是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还是金融企业进入互联网领域,二者进入对方的绝对优势领域都会有明显的不适应。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控制经营风险从来都是重中之重。如何有效进行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进入高风险的新技术、新模式开发领域需面临的问题。类似的,互联网企业也将对进入一部分传统金融领域力不从心或严重缺乏兴趣。

  例如若互联网企业打算真正从事存款业务,就必须承担随之而来的资本充足率等监管要求,从而失去自身的监管套利优势;又例如投行、大企业贷款这类业务,人力成本、风险管理要求极高且没有廉价的技术解决方案,与互联网业务基本没有协同效应,互联网企业也缺乏相关的专业能力。

  因此,互联网企业不会替代商业银行。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将会是一个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竞合的格局。商业银行既有与互联网企业的激烈竞争,更会有大量基于比较优势的相互合作,而这种竞合的格局将会更有利于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与长期发展。

  三、商业银行需随互联网金融“谋变”发展

  在互联网金融的竞合格局下,商业银行要重新审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采取开放的态度与其他互联网金融进入者跨界合作,并以此为契机,寻求变革,在互联网金融的演进中谋求发展。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拓展。

  (一)支付创新

  支付结算是银行的看家本领。在网络经济和信息化经济时代,人们的娱乐休闲、工作、消费等渐趋于网络化、虚拟化。商业银行应继续做好电子银行建设,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功能的提升,完成传统业务覆盖、规模扩张和交易迁移,来满足客户的线上支付需求;

  同时,通过与各大电商、三方、通信服务商等合作,加快手机支付、金融IC卡等近场支付产品的创新实践,搭建 “网上线下”全覆盖的支付渠道,巩固支付业务的主导地位。

  (二)构建网络平台

  构建网络综合服务平台,迅速加入“入口”争夺战。通过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的运作,整合“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为客户提供包括账户查询、转账汇款、投资理财、民生缴费服务、网上支付、自助预约等在内的传统服务;同时拓展增值服务,依托精准营销分析方法进行产品及营销信息推送、依托定位技术进行服务导航,打造网上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可以使用的平台建设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自建平台模式,通过商业银行自己建立的平台面向广大企业和个人提供专业化的电子商务服务和金融支持服务;第二种是平台合作模式,如利用腾讯建立的微信平台,整合借记卡、信用卡等业务,成为实现转账汇款、手机充值、预约办理等一系列服务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第三种是收购现有互联网平台模式,即以银行为主体,通过收购已有的互联网平台,并将银行自身业务融入,来实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三)拓展筹融资服务

  任何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都需要资金的支撑,融资是刚性需求。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触网企业的持续增多,金融业务也将逐渐向线上转移。银行应以此为契机,借鉴并运用互联网思维,优化交易和融资流程,整合大数据,以数据来评估和实施融资,发挥自身成熟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优势,拓展核心的筹融资业务。

  银行提供的电子商务融资服务,应该有别于传统流贷、信贷、票据、固定资产等融资模式,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第一种是依托于自建或合作的电商平台。依托于自建或合作的电商平台,能够加强与客户的联系。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根据客户在电商平台内的交易行为、资信记录等,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纯信用贷款;二是依据客户提供的抵押、质押资产,进行第三方担保贷款、联保或互保贷款等;三是围绕供应链环节上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资质为标准,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

  第二种是借助电子银行渠道。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为有融资需求的中小微企业、个人客户开通线上融资通道,提供包括业务申请、审批、提款、放款在内的线上一站式“网上贷款自助通”融资服务,使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意愿来选择融资方式、金额、期限、利率等。

  银行应尽快推出“网上贷款自助通”服务模式,以便为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更便捷、更快速、更安全、更平等、更随心的服务,从而变“银行被动找客户”为“客户主动找银行”,实现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的颠覆性突破。这将使得银行能够快速发展客户关系,提升服务效率,大大降低业务成本,提高竞争力。

  在业务管理方面,银行需要重新整合自己的数据资源,并打通与相关金融机构、税务、公积金、公安等其他信用数据提供方之间的系统壁垒,建立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客户综合信用的全自动判定;同时银行还需要优化内部业务管理流程,将传统风控体系、管理经验等量化整合到系统中,实现融资服务的全流程自动管理。

  在安全防护方面,银行应运用电子银行尤其是网上银行的身份识别和安全控制措施,在身份验证上采用数字证书来检验客户身份的合法性,在信息传输过程中采用加密技术,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来势凶猛,冲击着传统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让商业银行不得不重视并研究互联网金融模式,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经营模式。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是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向金融的渗透。

  在互联网金融的竞合格局下,银行要重新审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并以此为契机,采取开放的态度与其他互联网金融进入者跨界合作,并加强创新、寻求变革,在互联网金融的演进中谋求发展。

关闭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

2.打开微信→查找微信号

加为好友 开始支付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