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支付网首页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pos机 >

我国信用卡代偿业务的特点与问题

添加时间:2019-09-24 14:55

  一、引言

  2019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金融信贷服务存在的诸多乱象,如涉及信用卡代偿业务的萨摩耶金服公司利用“探针盒子”违规获取用户信息等。信用卡代偿指的是持卡人在偿还银行账单时,向第三方平台申请贷款,由平台先行垫付信用卡欠款,一次性结清信用卡账单,再由持卡人分期向平台偿还贷款的债权关系转移模式。这是近年来出现的金融服务新业态,行业规模快速增长,但随之出现的个人债务风险、非法套现、用户信息失窃等问题值得警惕。

  二、信用卡代偿的主要特征

  我国信用卡代偿业务自2014年起萌芽,主要针对信用水平较高、资金需求旺盛、分期还款意愿强烈的优质目标群体,在为持卡人避免不良征信记录、缓解还款资金压力、减少银行信用卡贷款不良率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代偿行业规模快速增长

  近年来,信用卡业务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根据《2018年信用卡行业报告》显示,2017年全年中国信用卡发卡数量为7.9亿张,同比增长25.9%,信用卡代偿容量突破2.71万亿元,贷后余额规模约870亿元。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达到43.5万亿元,连续6年占GDP比重超过50%,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不少金融公司以该类业务作为重要的业务增长点,在此笔者仅以两个典型的行业案例作说明。

  一是成立于2014年的小赢科技。该公司凭借2016年底上线的信用卡代偿产品“小赢卡贷”,在2018年6月底以131亿元的借贷余额,位列信用卡代偿领域第一名(据奥纬咨询报告)。其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的各产品总借贷额分别为190亿元、344亿元、199亿元,其中小赢卡贷的借贷额分别为1.8亿元、126亿元、138亿元,占比分别为0.95%,36.6%,69.3%.

  二是成立于2006年的维信金科,该公司的信用卡代偿产品借贷额从2015年的1.78亿元增长到2018年底的141.69亿元,占比从5.1%增长到57.7%.2018年上半年,其信用卡代偿产品的借贷额为61.36亿元,同比增长约20%,占总借贷额的63.7%,占比较2017年同期增长了9.1%.

  (二)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金融科技跨越式发展成为拉动行业高速增长的“主引擎”和“加速器”,为信用卡代偿业务奠定了技术基础。如平台利用大数据或智能信贷机器人等技术,在贷前审核时实现对风险的甄别、量化、预测和控制,并分析信用价值,判断盈利潜力,制定差异化定价策略,从而筛选出优质客户群。卡卡贷、还呗、省呗、小赢卡贷等App借助互联网技术突破了借贷双方的时空约束,为开展代偿业务提供了便利性。

  (三)代偿群体的地区、年龄分布较为集中

  根据艾瑞咨询的研究结论,代偿业务群体主要分布在广东、上海、北京、江苏、山东等经济和教育发达地区。在收入水平方面,收入在5 000-10 000元的群体居多,其中,收入在5 000-8 000元的群体占比最高,达到28.9%.从代偿群体年龄结构来看,24岁以下群体占比9.74%,25-30岁群体占比20.31%,31-40岁群体占比61.78%.

信用卡代还

  三、信用卡代偿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监管政策缺失

  信用卡代偿本质上属于债权转移、以贷还贷的范畴,将债务期限的固定性转换为灵活性,适用于《民法通则》《合同法》等调整合同当事人债权债务关系的相关法规规定。但金融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等,均未对信用卡代偿业务予以规范。据了解,代偿群体还款期限在1周至24个月不等,代偿平台月利率为0.55%-1%,且收取每月0.1%-0.8%的服务费和2%-3%的手续费,期限和费用设置规则尚无行业规范。

  (二)个人债务风险扩大

  信用卡代偿平台往往以额度高、利率低、流程快等优势来获取用户流量,但一些违规平台以高利率、小额度、放款快模式嵌入到代偿业务中,极可能产生砍头息、高利贷、暴力催收等行业乱象,且这类代偿平台往往收取多种费用,使年化利率升高,导致部分用户无法及时还款。此外,持卡人通过代偿重新获得信用卡额度和债务延期,可能会滋生“以贷养贷”的现象,循环往复,个人债务泡沫越来越多,增加了个人债务风险。

  (三)非法套现

  “传统”信用卡代偿平台利用银行、P2P等资金来源先行垫付,而“新兴”信用卡代偿平台(如蜗牛智能管家App)只需预留卡内5%-10%的信用额度,通过App绑定信用卡,导入信用卡账单后,模拟商家信用卡消费的方式把信用卡额度的资金循环套出,再把套出资金交给平台指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代其偿还本期账单,从而起到推迟账单还款的效果,其本质上属于非法套现行为。此类平台“消费+还款”模式无需POS机和外接设备就可全程在互联网上实现循环套现,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难以监管到位。

  (四)用户隐私信息泄露

  代偿平台在注册过程中一般要求持卡人提供身份认证、照片认证账单日和还款日等信息,部分平台甚至以征信、核查等名目套取持卡人的CVV码、消费密码等隐私信息,再通过特殊渠道倒卖信息牟利,导致持卡人的信用卡被盗刷。2018年5月,《互联网金融新业态风险巡查公告》指出,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监测到140多家代偿平台,涉及信用卡违规套现、平台收取高额费用、用户信用卡信息安全等问题,潜在风险值得关注。

  四、政策建议

  (一)完善行业环境,严把平台资质关口

  现行的法律法规无法覆盖到具体的代偿业务操作,监管部门应及时制定行业监管细则,统一代偿行业的资质标准、收费标准,完善行业环境。同时,要求代偿平台必须申请到相应的牌照或者取得相应的资质后才能开展代偿业务,并要建立相关的风险监督系统,准确识别、衡量业务风险并保持足够的资本流动性,严把平台资质关口,降低业务风险,防止信用卡代偿演变成变相的非法高利贷行为或“套现贷”行为。

  (二)接入征信体系,合理控制个人债务风险

  开展信用卡代偿业务的金融科技公司正处于发展阶段,监管机构可引导其与社会化征信机构开展合作,统筹补充和完善平台的征信数据信息,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信息共享等机制。此外,用户征信数据可作为平台对单个持卡人给予代偿额度、分期次数等的参考依据,如对不同信用水平的持卡人代偿上限实行不同标准的控制,或代偿总额不能超过银行贷款总额的一定比例等,以合理控制个人债务风险。

  (三)鼓励机构合作,服务群体,实现普惠金融

  鼓励各类正规金融平台参与信用卡代偿业务,制订利率、手续费、逾期费等行业标准,严禁砍头息、变相高利贷、非法套现等行为。鼓励代偿平台与银行、信托、保险等机构合作,引导信用卡代偿业务走向正规金融业务范围,提高平台资产质量,降低资金成本,既能搭建起代偿平台与传统金融机构深度合作的桥梁,又能将受益对象覆盖到高中低收入群体,促成三方共赢的局面,以实现金融服务的普惠性。

  (四)科技与消保部门联动,多维度防止用户信息泄露

  一是充分利用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实时监控信用卡代偿平台,针对平台出现的虚假宣传、超额代偿、资产不良率等风险,建立相应的监管问询机制,充分发挥监管科技的作用,警惕潜在风险对行业造成冲击。

  二是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的技术标准,要求代偿平台在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及个人隐私保护措施上通过国家信息安全保护等级三级认证测试及评估,指导代偿平台切实提升技术安全水平,建立完善的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以及灾难恢复等网络安全设施和管理制度。

  三是针对信用卡代偿可能出现的风险,应加强金融消费者投诉维权宣传,拓宽金融消费者投诉维权渠道,及时、有效地处理和反馈金融消费者的维权诉求。

  五、结语

  金融新业态或填补原有的服务空白,或解决原有的市场痛点,是对传统金融的一种补充和完善,面对信用卡代偿这一新的金融业态,只有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规范和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才能避免信用卡代偿业务陷入灰色地带。

关闭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

2.打开微信→查找微信号

加为好友 开始支付接入